《日课093|老王的体能和老张的灵感》
咋一看题目,一头雾水。老张是谁?老王是谁?看着看着能猜到万维刚说的老张是张益唐,在58岁的年纪研究出有关孪生素数的重大突破。猜到这一层的时候,我想到在看张益唐的一篇报道的时候别人问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他在美国的发展并不好,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的教授请他回校任教,他为什么没有同意。张益唐说他在美国即使在餐馆打工,也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继续研究他想研究的课题,可是在国内就不行,周围舆论不可能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回到中国,他不可能研究出来这么重大的课题。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有意为之的。不论怎样,张益唐对学术的孜孜以求才使得他在那样的年纪还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就像万维刚文章里写到的那样,持之以恒,创造力是不会辜负谁的。还有一句话,成功只是节点,成长才是刚需。
说回万维钢。正讲着故事呢,话锋一转,不是为了赞美老张,也不是为了讽刺老王,是为了巴拉巴西的一篇论文。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开头设置的情境导入太棒了,引人入胜,不知道他要干嘛,各种猜测,怎么也猜不到,揭开面纱的一刹那,想,原来精心设的局这么引人入胜呢。而且,引用的这个故事还特别新鲜的,冒着热气刚出笼屉不久的大馒头--不--带着热气刚端上桌的美味佳肴。
巴拉巴西的研究是在前两人的基础上,而且研究的课题方向是一样的,研究年龄和科学家研究能力的关系,不同的是,采用的样本不同,而且还研究对科学家做出重大贡献是在自己多大年纪时。所以说,研究靠不靠得住还得多方求证,即使是面对同样的数据样本,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有很大不同,更不要说是选取不同的样本,设置不同的问题了。
巴拉巴西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科学家的创造力并没有衰退,万维刚从另一方面说,既然是随机的,那创造力也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引出创造力跟运气有关。
还有意思的是,万维刚说你认为自己是老王,你就说老王;你认为你是老张,你就是老张。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年轻的时候像老王一样精力充沛,到老了像老张孜孜以求,这样可以显著增加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