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七夕节,会比情人节过得更有文气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又到一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今人将此命为中国的“情人节”了。而在我老家沙县,七夕节却是启蒙幼童的“专属”节日。家家户户凡有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我们那时是上了小学一年级后办的),在这个日子都要举办一场蒙学式。

老家的七夕蒙学式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小时候只听我奶奶说,这种习俗自古就有。只是在她和我的父母们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就只能看着富人家为孩子办这个盛大的仪式了。

到了我们兄弟姐妹们上学的时候,大家生活好了,寻常百姓家也有能力办了,七夕这天村子就跟过年似的,非常热闹。尤其是到了我上小学时,改革开放二三年已经了,家里的粮食满仓,七夕蒙学仪式办得普遍而隆重。因此虽然时间过去了40几年,但那场景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那年的初六晚上,母亲就早早催我去睡觉。她说,七夕早上要早早起来,大人是不能叫的,要自己起来。要是让大人“请”,就失去了好兆头。

目不识丁的母亲为了培养我们勤奋、惜时的好习惯,常以“失去好兆头”作为“严重后果”来促使我们自觉早起。其实不用母亲叮咛,那年的七夕节,我作为主角,既兴奋,又紧张,自会早早起来的。紧张是因为我要“表演”,我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朗读一年级所学的语文课本,恐在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留下笑柄。

夜里,我就在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交织中睡去。七夕一大早,我就一骨碌爬起来,搓搓揉揉了几下惺忪睡眼,顺着门廊过道,急急朝客厅跑去。

客厅的大桌上香烛高燃,边上摆好了书本、糖塔、新衣、新文具及西瓜等供品,父亲和舅舅站在桌边上,他们神情严肃,没有说话,他们是恐怕话语声抢了我的彩头。

舅舅轻轻地朝我点点头,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和蔼地望着我,长大后才读懂他的目光里含的是鼓励和期待。在这个场合,舅舅代表着母亲家族,地位特殊而崇高,乡村谓之“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外甥在舅舅面前,骂不能还口,打不能还手。桌上糖塔、新书包、新文具、新衣及西瓜、石榴等,都是外婆家置办的,舅舅天蒙蒙亮时就挑来了。然后,舅舅和父亲这两个代表家族中最重要的角色,一起认认真真地将这些物品摆好。

所谓糖塔,是用高温熔化的糖水倒入特制模具浇筑而成,它是老家独有且仪式上不可或缺的礼物,制作工艺复杂。每到6月,制作糖塔的作坊特别繁忙。长大后到城里工作,每次路过制作糖塔的作坊时,都能听到铜锅里糖水的 “咕噜咕噜”沸声和闻到甜美的气味。声音和气味从作坊的木门缝隙中穿挤出来,在坊巷间冲撞飘荡,不断激起那时那景的记忆。

制作糖塔的模具也特殊,由樟木制成,内里雕刻花纹,为防止糖水渗透到木料中,使用前要放入冷水浸泡,也能让糖水在触碰模具表面时即刻成型。

糖塔每五座为一套,由福禄寿三星像和两座笔直矗立的宝塔组成。至于它为何与七夕相结合,众说纷纭,比较广泛权威的看法是因为糖塔寓意深刻:福禄寿三星护佑孩子吉星高照、学运顺遂;糖塔透明洁白,意思让子孙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做人:糖塔是空心的,代表虚心求学,谦虚谨慎;糖塔是甜的,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总之,立起小小的糖塔,也“立”起了众多殷切期盼,以此祈愿子孙世代崇文重教,一生吉祥顺利、学业有成、日子甜美。

无糖塔就不成仪式了。因此糖塔再贵,也得进城购买,那时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这些操办得早早谋划。

我才落座,左邻右舍们也到了,桌子两侧围满了人,男女老少皆有。我如同上台表演似的,小手紧张地翻开课本。晨曦斜斜地投进客厅,桌子前沿铺上一层金色的光,和火红的香烛火交织在一起,温暖而热烈,闯进我的心田里,我的身上立刻涨起了一股力量,“大小--上下--左右--多少”,我摇头晃脑地读着课本里头的生字。

上学时,老师就告诫过我们,平时不认真读书,在七夕做蒙学时是要出洋相的。老师这些教诲极其“接地气”,所以我牢牢地记着。今天是检验和兑现的时候了,我一定不能丢脸。我念了几分钟,父亲和舅舅就笑逐颜开了。他们的笑容给了信心与勇气,我声音越来越大声。

邻居们窃窃私语,他们是在教训怀中的幼儿,告诫他们往后要像我现在这样,认真地读书,到时做这场仪式时,才不会出丑。

仪式完成后,父亲、母亲和奶奶就把糖塔敲碎,碎块杂在爆米花、糖果里。然后用红纸包成小礼包,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们品尝。孩子即将入学(我那时是已入学)的消息随着糖塔播散而出,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也随之涌进家门。

生活需要仪式感。确实,如这项传统、严肃、专一的七夕蒙学仪式,不仅承载着大人们对孩子们的美好愿望,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读书很重要”的朴素深刻道理。也因此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尤其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因而努力学习,通过考学跳出农门,人生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广。

即便没跳出农门,有了文化知识的村民们,不论是在脱贫致富,还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都有了明显的优势。他们走出故土,四处开沙县小吃,通过网络订单扩大营业额,毫无障碍地与现代经济生活接轨。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七夕蒙学仪式上的学习文具等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但糖塔依然是那个糖塔,寓意仍然是那个寓意,传承依然是那个传承。只是,随着时光的不断沉淀,尊师重教的风尚越来越厚重了,深深地植入每家每户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成长记忆里烙下一道闪闪发亮、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并成为一种激励的精神和奋斗的方向,不断前行。

2015年,沙县老家的七夕蒙学式被列入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