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跟咱们这完全不一样,女人坐高板凳,男人坐低板凳。男女结婚男方要经过层层考核,男人地位很低,女人地位拔地很高……
以上这些话出自一个刚旅游回来的老年人之口,在经历过吃树皮的年代、西北农村男尊女卑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教育的老人,发出了这样多感慨。紧接着就是万年不变的介绍对象。本来过年最适合谈论的话题是个人生活没错,但是这对一个已到适婚年龄学旅游的大四女生来说就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现代教育时间延长了许多,往往到了适婚年龄大学还没毕业。经济不独立,学费生活费基本靠父母,基本吃住不愁,但是不够上网社交考证消费等等需求。所以没有话语权,要依赖父母,同时面对生下来就有的各种人际关系。
这个时代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智能手机网络的普及已经完全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也产生了更加多元化的思想观念。这个社会给予了单身很大的宽容,吃饭可以点外卖,购物可以上网,出门叫滴滴,清洁有清洁工……社会分工明确细致,以前婚姻带来的服务有越来越多的替代,好像很少有人不结婚就活得很艰难。全民就业创业的现状,几乎绝大部分人都能养活自己。婚姻带来的收益好像越来越小。那么有什么理由是唯此不可呢?
小时候觉得婚姻是一种信仰,后来觉得爱情才是。十几年前结婚几乎都是媒人撮合,而现代自由恋爱。交通的通达度提高,于是范围扩大到镇,城市,省,甚至出国完全可以。沟通成本降低,QQ微信微博各种社交软件普及,打字语音视频产生维持各种感情。情侣有足够的空间自由体验各种不一样的生活。恋爱的体验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持续时间过长就很难走进婚姻了。爱情经得住轰轰烈烈,却经不起平平淡淡。
老人眼里婚姻是安稳生活的保障,事实上它什么都保障不了。保障爱情吗?二人世界尚且需要磨合,家庭亲戚等等社会关系往往更复杂,最影响感情。出轨离婚的越来越多。保障财产吗?年轻人往往一穷二白,财产也是家庭积累,市场竞争激烈有输有赢,谁能一本万利。何况因为婚姻负债陷入赤贫家庭。保障陪伴吗?父母终会老去,孩子终会长大,天黑了影子都会离开你。谁的陪伴没有条件没有时限。最终什么都保障不了,能靠得住的终究只有自己。
有人说,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了解。而了解的方式最有效的就是走出去。出门在外,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就能更加了解这个地区,了解这个人群。原来有这么多生活方式,那为什么不以更喜欢的方式生活。既然看到了不同,为什么不尝试追求一下。意识到了男女不平等,何不反思一下改善这种关系,提升婚姻质量。毕竟大家催促你结婚,却不会过问幸福不幸福。买单的只有自己。
婚姻给予的,不过是身份认同。小孩上户口上学要用。
不是反对结婚,只是不想被干扰。不是过来人的经验不对不好,只是不愿强加在自己身上。希望结婚是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年龄到了或者被谁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