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窗外雨声入耳。
忙完手头的事情,终于能坐下来细数这大半年的青椒学习历程。实际上在寻找关键词的时候,“唤醒”一词几乎是在瞬间蹦上心头。这样的感受在去年9月10参加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开学典礼的当晚就深刻产生了,这个一根网线连接下的万人大课堂让我深受震撼,那么多的乡村教师汇聚一起,侧耳聆听着来自北师大的声音,热情交流着各自的从教感受,我清晰记得我的内心是激动的,突然间就想起了自己青葱的学生时代,也记起了初上讲台时十分青涩却热情无敌的自己。
走近“沪江”,与“青椒”有约
第一次听说“沪江”源于2016年8月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李涵校长的一场报告会。这一年陕州区暑期教师培训,我们邀请李涵校长来为全区的校长做培训,李校长不仅为与会的校长们带来了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也向大家隆重推介了“沪江网校”,以此得知“沪江”是一个资源海量的网络教育平台,当时不以为然。来年7月,听闻李涵校长因病逝世,深感痛惜,她是一个那么卓然出众、才华横溢的人,她为我们作报告的视频还存在我的手机上,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这一年的9月,沪江网校却以“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形式真切而隆重地来到了我的面前,也来到了陕州区三千余名教师们的面前。我按照“学习攻略”里的步骤笨拙地下载并安装了“cctalk”,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注册。从此成为了一只“青椒”,我是陕州区的第2985只青椒,拥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光荣的编码“陕县2985高海民”。还记得2017年教师节当晚收看开学典礼直播的情景,我把手机打开放在卫生间旁边的洗衣机盖上,一边听课,一边洗澡,我本来是抱着应付的态度,但没想到竟然被这个神奇的课堂给吸引了,看着听课界面上不断攀升的听课人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意识到此时此刻,和我一样在听课的还有那么多的乡村同行们,虽然我一边还在“洗着澡”。开学典礼上邀请来的都是来自北师大的专家大咖,一张大课表告诉我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将会在这个课堂中听到全国教育界最高层次的教育思想和最新鲜的声音。
从此,与“青椒”有约,在每周三和周六的晚上,准时坐在电脑前,置身一间跨越时空的超级课堂,一张张虔诚的脸,一颗颗跳动的心,相互感染,相互碰撞,这和如今现实中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同啊,我喜欢这种感觉。有了这么有意思的事情,谁还愿意去偷偷跑去“洗澡”呀。
从教22年,我仍是一名新教师
学习引领我们前行,也指引我们反思。2017年国庆节,青椒计划给我们留下了九月份的大作业:是什么让你走进教育。我也借此认真梳理了自己的学习与从教之路。
我的童年在三门峡市陕县宜村小学度过,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每天都在玩耍,学习好像不是主要的,但成绩依然很好,家里满墙的奖状就是证明。我小学时候的理想是考进全乡唯一的重点初中,并且莫名其妙毫无悬念的就实现了。1988年初中毕业时,老师说我成绩好,希望我报当地培养小学教师的“豫西师范”,但我的理想是能考上小中专,尽快获得一个非农业户口,早日成为“公家人”为家里减除负担。可是命运却和我开了个大玩笑,虽然我的中招分数超出了中专分数线30分,却因为志愿的问题落榜了,结果被录入陕县的重点高中“陕高”。高中的三年是学业沉重的三年,也是青春迷茫的三年。高中毕业,我作为一个文科生被幸也不幸的录入了洛阳师专,从此走上通往教师之路的大学时代。我能说,这命运是如此的“奇妙”吗?
在我的梦想世界里,从来没有纳入过教师这个职业,但师专的求学经历却让我渐渐喜欢上这个职业,并对未来充满向往。1996年春天,正在洛阳师专上大二的我被学校派往洛阳市伊川县窑底镇六中实习,同行的有学校遴选出来的其他各专业的同学共10人,在那个落后的农村初中,我初次获得了做一名农村教师的直观感受。那所学校条件简陋,老师们要自己到村里的水井挑水吃,我和同去实习的同学们晚上在实验室里打地铺,校园里每天都有村里的的鸡鸭和猪在转来转去,还有狗,但是这简陋的条件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因为那里有一群单纯可爱的学生,实习的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和这些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记得我们走的时候,孩子们都跟着车默默的流着眼泪,我和我的同学们也都泪流满面。望着车窗外这群淳朴的孩子们,我在想,我们又要回往城市里的校园,而他们却还要在这个荒僻的地方继续他们的生活,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喜欢和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们为伍,也许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所散发出来的青春的微光,就会让这些乡村里的小孩获的不少成长的快乐与正能量。正是这次实习之旅,坚定了我做一名乡村教师的信念。
两年的师专毕业后,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正是我初中的母校,在这里,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我付出了我青春的热情与努力。工作前十年,在我人生的天平上,工作永远占有压倒性优势。当然,长期的重复性工作,也感到累,心中也向往着清风明月繁星满天的生活,但是面对职业的困惑与瓶颈,我从来没有懈怠过,我努力攀登求知的山峰,并不断撷取一个又一个新知的钥匙。
22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教育的路上,肩负使命与责任,时代在前行,我们的理念与知识结构也必须及时更新,日日学,日日新。
今天,我仍是一名新教师!
心有光芒,必有远芳
从教22年的,几乎磨平了一个少年激情四溢的初心。每天重复的时间安排,重复的工作节奏,还有讲了几轮的教材,我发现我已深陷于这样的工作状态,不再喜欢看书,也不再喜欢去探知新鲜的事物,变得疲倦而麻木。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职业倦怠吧。
听了王菲老师的《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我受到很大的震动。王菲是桓台县荆家镇中心中学的普通教师。而这位“普通”的老师却做了“不普通”的事情。她从一位独立创业的瑜伽老板选择成为了一名乡村女教师, 她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带着她的学生们已经进行了4年的互联网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她的课堂在学校,也在网络上,她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更是遍布全国。她为全国数万名乡村教师进行互联网+培训,辐射近30万乡村学生,让更多的乡村老师带领学生通过互联网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教育公平。王菲通过互联网找到了一条乡村教师成长的新路径,让她的学生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慢慢的扩大到全国各地,以致于全国的乡村老师也成为她的学生。2017年,王菲成为马云乡村教师奖100位获奖者之一;她还被评为山东省“凡人歌”十大凡人善举人物;她还受邀参加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代表乡村教师做主题发言,分享她一路成长的故事。
王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尽管当下你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教师,只要你心中有目标,并且愿意去努力,那一切都可能发生,正如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的主题:心有光芒,必有远芳。2017年暑假参加三门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时,西安中学贺辉老师的成长经历也给了我同样的启发,贺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所有后来看起来辉煌瞩目的成就都可以从最初最最简单、微小的开端做起,一步一步获得攀升。9月份在郑州大学的国培中,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周倩院长也用他从一个农村少年成为一流大学学院院长的经历告诉我们,起点低微并不可怕,但要善于去想不可企及的目标,并且要珍惜每一个成长的机会,那么,平凡的你,同样可能会到达当初觉得根本不可能达的彼岸。
所以,致所有的同行者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求成长的路径吧,努力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让自己满意的自己。
把爱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
在丁道勇教授的《好学好用的教育原理》一课上我接触到了《污名》这本书,并且深刻明白了一个教育原理: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义,特别是负面定义。
我所在的学校叫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学校校舍漂亮,硬件设施也很好,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这所学校不能招收到优质生源,生源基本程度比较弱,学困生的面积很大,目前,我们正在艰苦努力,企图打破这样一个瓶颈。那么如何面对学困生,并能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丁教授的课给了我启发,首先,我们得要能够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学生的现有程度,给予每个学生应有的鼓励。丁教授说的好,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一个链接世界的通道,只要你把这个通道给他打开了,那么他就会有各种属于他的未来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过早给他们施加一个“污名”,或者说给他们扣上一个“无能”、“笨蛋”、“没出息”的标签,使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还没来得及燃烧就已经熄灭。每个孩子的智力程度不一样,但每个孩子在未来社会上都会有一个属于他的适当的归宿和位置,所以,就让我们一要坦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二要给予每个孩子应有的鼓励,三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走上自己的成才之路。
十几年前我还在乡下时教的那些学生们前几天突然建了一个微信群,叫“高老师的学生们”,通过这个群,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们已经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有的做了中小学幼儿园老师,有的做了警察,有的做了检察官,有的进了银行,有的做了软件公司的程序员,有的成为能说会道的销售员,就连在家做专职妈妈的那个女学生,我看她发在朋友圈的“育儿心得”也是十分有趣。我很想问自己,当年的你做到了吗,你有没有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并且做到因材施教,给予每个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正面引导。遗憾的是,我清晰地知道年轻的我,在十几年前的时候真的没有做到很好。记得班里有一个男孩,他很喜欢打扮自己,在我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个爱美的孩子,是一个自我关注意识觉醒较早的孩子,但那个时候我却对他很不喜欢,他能意识到我的不喜欢,所以他见到我时总是眼神闪躲,一副不自信的样子。也许当时能给予他积极的引导,他说不定会成为演员或者化妆师或者摄影师都说不定。还有一个女生,他在微信群里说,高老师当时就不喜欢我,我听到这句话感到很难过,也很后悔,时过多年,当初的女孩现在已经是三十岁的成年人了,却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当时对她的态度,她一定是记了很多年,而这种负面的记忆又是多么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自信啊。
所以,今天,我想说,作为教育者,要爱每一个孩子,尽管他们是那么不同。我把那个学生群的名字改为“青春少年班”,我在群里告诉现在已经当了老师的两个孩子:对学生们要好些。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转眼间,参加“青椒计划”学习已经是第九个月,我很庆幸有这次学习,因为有志同者,所以不懈怠;因为有道合者,所以理相携。这段学习历程唤醒了我关于学习与读书的热情,也时时提醒我经常问问初心:为什么而从教,当初怎样,现在怎样,被丢掉的美好的当初该怎样去捡拾,当初做的不好的地方又该怎样去弥补。不忘初心,方能有所回响,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将心存光芒,一路远望,因为我相信,未来终将满途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