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挺愿意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一个地方,也不是“宅”,只是喜欢这种状态。二楼有我单独的一间书房,但是隔音不太理想。如果条件允许,我宁愿天天傻乎乎地躲进安静的咖啡厅或茶楼里,这也许就是当初特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厅最最主要的缘由了吧。即能做办公室、工作室,也会成就一份小小的事业梦想,光这么想想就让人神往。
父母和媳妇在一楼边哄孩子边看电视,声音再小,对我来讲,也难以静下心来,只要有一丁点儿响动,我就烦燥,真不是矫情,别说写点儿东西,连看书和临帖都很难进入状态,试过各种方式,听轻音乐,塞耳机,都不理想。
大多时候,当时的心境和状态可能才是决定能否静心的关键吧,不得而知。但今晚还好,一直的焦虑不安有所缓解。
昨天,突然接到刘老师电话,激动了老半天,那可是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营销界大腕,难得一见,几年前每年的咨询费收入就达千万,早早就已创下了亿万身价,虽是六几年出生的人,但是已处于自在的退休状态,完全拥有自己的财务自由。你要问什么是财务自由,我以前的理解就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去做什么。笑来老师给出的定义,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我们一生在做的所有事,都在消耗只去不回的时间。当然他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生导师之一。
刘老师问:“最近如何?生意和生活、学习各方面?”
我说:“生意还是老样子,没多大起色。最近二年把公司和画馆的事儿几乎全托付给媳妇了,我只在某些事上给跑跑路、把把关、搭把手。白天和晚上尽量挤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刘老师:“如果现阶段爱好和兴趣不能快速产生效益的话,那就要停下来考虑一下,不要把主次搞反了,你现在每天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哪儿?”
“媳妇很支持我,尽量给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我每天会保证3-5小时左右的书法学习时间,包括理论研究和大量地临习;第二,晚上有2小时阅读及写作;第三,晚上留1小时跑步或健身;第四,早上也会保证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日语学习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在5-6个小时左右,老感觉时间不够用,狠不得一天24小时变36小时用。”我回道。
“朋友聚餐,客户吃请啥的,能推就推,尽量不参加。如今,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觉得慢下来的重要性,我喜欢做一些能够沉淀的事儿,不是有句广告语嘛——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嘛,呵呵。”
刘老师:“其实我能看清10年、20年后的你,肯定会很取得不错的成就,对于自我的认知上也很不错,还有大量阅读、学习等诸方面的积淀,再加上不可多得的践行能力,我很看好你……”
“刘老师,您快别捧杀我了,我都到这个岁数了,还是一事无成,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我抹了一把汗,赶忙打断道。
刘老师接着说:“呵呵,不用谦虚,我还没说完,如果公司业务方面几乎不过问的话,这种状态不对,要齐头并进,现阶段最好是偏重一下公司方面。其实在你这个年龄段,在保证生涯规划大方向没问题的情况下,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儿要做——那就是赚钱。”
我说:“我好像对赚钱没有太迫切的感觉,老觉得物质方面的东西如过眼云烟,无欲无求的状态不是挺好嘛,我现在心里就一条准则:做点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有人不是说了,幸福不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下去嘛。”
刘老师:“物质的确是过眼云烟,但是这不应该是你拒绝进步的一个借口。钱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个国家还要谈经济发展呢,何况是个人。大多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能力太平庸,确实没有赚钱能力,完全属于一种自我的安慰;要么是真有钱,不缺钱,或者是进入大圆满成佛的状态。但我想说,其实这都是很自私的表现。”
我问:“为什么这么说?我总觉得还不到时候,您不是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目标与计划性越来越强嘛,我想赚钱应该是以后顺带的事儿,不是常说要知足常乐嘛,现在喝穿不愁、有车有房不就可以了,我感觉挺好的,嘻嘻……”
刘老师:“所谓知足常乐,并不是有吃有喝、有车有房就不思进取,这也仅仅是最基础的物质保障。真正的知足常乐是指拥有足够安全感的条件下得到的那种知足常乐。你什么都不足,谈什么知足常乐。尤其在中国,在这样一个不能依靠国家福利待遇生存的地方,一个家庭如果没有600万以上的银行存款或随时能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你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安全感可言,这600万还是以现在的CPI来讲,过不了十年也许就是1000万的基数了。孩子、父母、家庭万一出个意外或重大疾病,到时你的痛也许只有你自己懂了!”
“孩子衣食无忧,接受优秀的教育,健康茁壮地成长;父母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家庭和谐美满幸福,这是每个人的心愿望。但这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父母是孩子的起点,也是天花板,你的高度就是孩子学习的标杆,也是他目力所及的高度。让孩子和父母以你为荣的标准你应该清楚。”
“确实……也是……”我说。
刘老师又接着说:“顶级高档小区的居住环境,还有你整天研究、垂涎三尺的各式豪车,顶级的人脉关系,你羡慕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生活状态……以及随心所欲、想走就走的旅行……乃至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理论中提到的后三项的高层次需求,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金钱来支持!”
我汗颜道:“谢谢老师,又一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其实我自始至终都明白其中道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实原因只有一个,所有的借口,都只不过是那片用来掩饰自己能力平庸的叶子罢了……,因为人往往很害怕去透视内心的无奈和困窘。”
刘老师:“你现在处于最有压力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但也是最适合闯出一个未来的阶段,人脉、资本都积累的还不错,比我认识的大多数和你同龄人都算比较优秀的,最重要的一点儿是学习能力与践行能力一流,其实一个人的学习和践行能力才是关乎未来最重要的因素。”
我说:“现在广告公司这边一直处于行业最下游的加工制作方面,近几年竞争激烈先不说,受大环境影响,主体业务也受影响,原来的重心主要放在了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去年只能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再加上重要岗位人员不足、各方面成本费用太高、业务形态变化不明朗等因素,感觉越来越捉襟见肘了,对未来充满迷茫,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
刘老师:“现在最重要的是为未来的趋势把脉,站在未来5年后的终局,来审视今天的情况,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值得大干,哪些纯粹是浪费精力绕弯路,都会一目了然。”
“专注于自己擅长感兴趣的领域,学会与其他领域里最优秀的人才合作。目前先抓主要矛盾,人员、技术、环境等根本不重要,如何抓住并聚焦那80%的主要业务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并要学会分钱,赚10块钱,最低要分出去5块才是基本合格,甚至只留三块就要很知足,人性都是贪婪的,谁也不想把揣到口袋里的钱再掏出来,你看看周围,能分出去钱的人,现在以及未来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同样的项目,不同的人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说:“我知道,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按照您的理论体系和营销哲学在走,您不是说看一个人未来如何,就看他是付出模式还是索取模式,付出模式会让一个的格局越来越大,我感觉当处于付出模式时,虽然是低下头,却有种站在别人肩上的感觉,总归还是您的那种话:穿透人性表象起伏,赢在人性。”
刘老师:“有时间多出去走走,现代人缺少的不是环境的宁静,而是内心的宁静,走出去反而更能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声音,问问自己想要什么的究竟是什么?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取决于视野、经历、周围人的高度,多去拜访一些牛人,多去倾听,要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不要让时间的车轮推赶着你,停不下脚步,没有时间去思考,别人怎么走,你就怎么走,那是最可怕的。”
我说:“我会尽量让自己走出去,我也时常有这种坐井观天的感觉,很害怕今天是这个样子,十年后还是这个样子。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只是不想改变罢了。”
刘老师:“要有从万米高空来俯视这个世界的格局,继续努力吧!”
我说:“好的,谢谢啦,嗯,这得付您多少咨询费呀?哈哈……”
刘老师说:“给我用小楷抄份道德经吧,我先提前收藏着,欢迎有空来北京玩。”
我说:“ Absolutely no problem,保证完成任务!”
总会想起韩寒《后会无期》里边那句著名的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易行难,明白一个道理,而不去执拗地执行,就等于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笑来老师说,在绝大多数重要的节点上,道理这东西,之所以最终会在少数人身上发挥作用,并不是因为它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它在传递的时候不足够清楚,并不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听懂……而是因为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执拗地、彻底地、不折不扣地按照道理行事。
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
人生的路途,总是越往前走人越少,死磕自己,撑到最后,才有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