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子,是很小的时候的记忆了。妈妈包包子的时候,通常都让我在旁边帮她擀包子皮。
这个假期,一时兴起,我也要包包子。
去市场买来了酵母粉,猪肉,韭菜,鸡蛋。包一样猪肉小葱,一样韭菜鸡蛋。
回到家,先把面和好。把酵母粉倒入适量,用温开水搅拌均匀,倒入面粉中,和成面团,那和面有一个讲究,三光:手光,盆光,面光。这就表示和面的技术就比较好,而且不浪费吧。
然后,把猪肉洗好,切薄片,再切的更碎,然后就砰砰砰的剁成肉泥。最后切碎小葱,跟肉泥和在一起再剁几次,放在一个大碗里。
接着,开始准备韭菜鸡蛋了。把韭菜摘洗干净,切碎;打好鸡蛋在大碗里,油烧热,把打好的鸡蛋倒入锅里,煎好,嫩嫩的就行。放在菜板上,切成更小的鸡蛋丁丁。跟韭菜和在一起,再剁的碎一点。一起再放入大一点的容器里。
哈,两个包子馅儿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开始放入调料了。我往肉馅儿里面放了盐、酱油、十三香、鸡精,还放入了一个新鲜鸡蛋,搅拌均匀。往韭菜鸡蛋馅儿里面光放了盐,十三香。
等把馅儿准备好了,已经快一个小时过去了吧。这时候面团已经发酵好了(冬天慢些)。把面团放到干净的菜板上,在揉一下,然后开始准备擀成面皮。首先要把大大的面团分成一半再一半,直到觉得合适自己弄成圆柱状,因为这样可以分割成更小的块状,然后用手轻轻一按,开始用擀面杖擀,擀成圆圆的,薄的一张面皮,包子的面皮不像饺子和馄饨那样薄,比它们厚些,因为包子包的馅儿更多吧。
有人帮忙的话,可以一个擀,一个包。今天是我一人,家人都出去有事了,所以我擀一个包一个,也当是好玩了。记得小时候,包括现在老家,包包子或者包饺子的时候,一般都让家里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帮忙擀面皮,如果家里有三四岁的小孩子在旁,那就糟糕了,他们硬要捣乱,非得要面团给他们玩儿,不给就哭,通常最后肯定是扭不过ta,然后就掰一个小小的面团,给他当橡皮泥玩了。有的孩子更贪心,嫌给的面团小,然后再不停的要。呃呃,真是太顽皮了啊。
我的记忆里,有很多擀面皮的情景。都是妈妈包,我擀。小时候擀的不圆,总是歪东扭西,不过,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慢慢也擀的挺好看了。我没有刻意练习过包包子,不过耳濡目染,这又长大了,学模作样也就包出来了,虽说不是十分的好看,也是一般一般啦。
我在这整个包包子的过程中,总是回忆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做的场景,那个时候,我无忧无虑,很开心。然后每次包子蒸熟后,我都吃很多个,也不知小小的我,怎么就那么大的胃口,妈妈包的包子一个还挺大个的。
可惜,小时候最常包的馅儿,今天没有做。我记忆中最多的馅儿是豆芽粉丝,有时还加点辣子。还有就是萝卜粉丝。回忆起来都很想再吃很多很多个。
记忆总是甜蜜的,现在一年也就见我妈妈一两次。每次都很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陪她一起买菜,帮她洗菜,陪在她身边看她炒菜。吃完饭,帮她洗完,收拾干净。看见女儿能帮她「洗洗筷子刷刷碗」,我想妈妈和我这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刻。
回家的日子都是很轻松的,和妈妈在一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怕。
尤其是出社会后,过年回家,待过一段时间,都不想出去了,哈哈。心想,种点菜,看看果树,过的也是惬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不只是陶渊明才有的感觉啊,嘿嘿。
有时候想想一切都挺好的,没有了那些吃不上饭的艰苦日子了,所以为什么整天要皱着眉头呢。很多时候,我都是心情复杂,难道就不能简单的和家人开心么,奋斗归奋斗,幸福归幸福,要不断体会生活的真谛;往往目标是更美好的生活,可是,却在艰难奋斗的途中,忽略了最幸福的体验。
心情是自由自在,希望终点就是和家人一起,欢乐的包包子,吃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