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今天,我在简书发布了第一篇文字,几百字的小随笔。
名副其实的随手之笔,没想过后来,因为我做事情从来是三分钟热度。
没想到365天后的我,不仅还在简书,而且用手机写下了二十多万字……
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奇迹,而推动奇迹出现的是简书里的人。
01.
我是热爱文字的,工作以外,空闲时间看书、做事时听书。但是很惭愧,不像很多简友有明确的目标,我从没想过写一辈子。
工作家庭已经让我焦头烂额,进入简书不过想写着玩玩。
但是,我遇到了一帮热情的简友,他们给我的喜欢和打赏,让我感动又感激——停不下来了。
好像有人等着看我的文章一样,几天不写就内疚自责。
为了简友和粉丝,我坚持着。
当然要写大家喜欢看的内容——婚姻和爱情,是我最初常写的题材。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总能得到命运的眷顾:一个月以后,我成了几个专题的推荐作者,文章基本都上首页。
爱慕虚荣的我,看到漂亮的数据,写作的劲头越发足了。
写了四个月我才发现,作者是有区别的:除了像我这样的普通作者以外,还有优秀作者、签约作者、讲师等等。
疑问来了:我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标签?
虽然是70后的中年妇女,但是我很傻很天真,而且厚脸皮,不懂就问是我的“优点”。我简信去问简叔和圆十二,人家不理我。
不服气,我也要得到标签——努力地看书、思考、写、写、写!
那一段疯魔的日子,我出了不少爆文,然并卵……
有点灰心,又自我安慰:标签无所谓,文章有人喜欢就好。
可是,有一天,忽然就对自己的文字厌倦了:除了情爱,一个女人还有别的吗?
三色幼儿园事件以及共央君关于性教育的一篇热文启发了我,《女蛙呱呱》系列开始了。
第一篇就爆,然后,嘿嘿,简叔来搭讪我了;然后,开通连载;然后签约版权,然后签约作者……正好进入简书半年。
有时换个角度去思考、进行,可能会发现新的天地。
02.
签约以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一篇、两篇很容易,连载很难,出版更难。
这半年,我在简书几乎没有进步——《女蛙呱呱》难以继续,《给你爱,请查收》收录的文章很乱,自己都不满意。
原因我很清楚: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你能够到达的地方。
是的,井底之蛙的目光太短浅,只看到了数据、标签。还以有自知之明为由,逃避可能。
自知之明缘于中外名著,我敬畏经典,读得越多越确定:自己永远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那么,那一本书,作者一栏写着井底女蛙的书,会有怎样的命运?一定是放在书店的打折专柜,或者是躺在小区里按斤卖的那一堆中。
事实证明,呵呵,我想多了——两部连载都没过关,想打折或论斤卖?没门!
不求上进的我,顿时如释重负。
来啊,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快活着又忐忑着,我还有点责任心,没忘记自己的标签。这时我遇到了另一些人:简书出版人员。
我不知道他们的模样,只知道他们的ID:时芽、世代、庆余、晓秋……
我不了解他们具体的工作,但是知道他们忙碌且认真:每天阅读大量的连载,发现好作品不遗余力地鼓励作者、联系签约、推介出版……
我不清楚他们收入多少,只知道他们付出很多:简书不断改版,为写作者和阅读者带来更好体验;各种征文比赛,每次少则几百篇多至几千份投稿,历时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推广简书、推广作品、拉赞助、做新闻发布;打击违规……
我还知道他们经常被误解:文章拒稿被骂,没有点击量被骂,参加征文没有获奖被骂……
可是,他们一直在努力。
然而,我呢:一个签了版权半年的作者,还没有拿出像样的作品,这不是浪费出版人员的时间、辜负了简书吗?
“对不起,简书,别急呀,让我慢慢努力。”有一次我对黄老师说。
“我们不急,你慢慢写。”黄老师不紧不慢。
“真怕辜负了你。”我又对经纪人时芽说。
“不会的,相信你,常老师。”她说,还两次打来电话,指出了我的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我,一个井底之蛙,生活在北京一百零八环外的中年妇女,一个普通得可以忽略的生物老师,凭什么享受着简书员工的鼓励、耐心和服务?
难道是我的文字好得不行,潜藏着商机无限?
不是!
这是他们的工作,认真地对待作者,以及作者的文字是他们的工作态度。
在铺天盖地的平台和虚假的利益诱惑中,简书和简书出版人是如此卓尔不群,他们一直在努力地为写作者创造一片文字的净土。
多么幸运啊,当一个热爱文字的人遇到简书、遇到简书人。
怎样才能不辜负这场美丽的相遇?
只有努力。
进入简书一周年了,不能不着急,我,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