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瞳
今天早上起床之后,习惯性地打开当当网瞅了一眼,果然当当今天又有促销活动,“文艺量贩,49元任选五本”,我作为一个耽书之人,虽然一直觉得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最终还是禁不住诱惑,点进了活动页面。
说句实话,活动书目还是比较多的,即便谈不上卷帙浩繁,但目测两三百本还是有的。我考虑到最近读历史方面的书比较多,就想买几本小说或者散文换一换胃口,然而我在其中寻找了不知道多少遍,把活动页面翻了个底儿朝天,也就找到了五六本比较不错的作品。下单之后,回过头看着屏幕上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书籍,我不禁庆幸自己没有被这么大的折扣力度冲昏头脑,要不然发昏似地买了几本垃圾书回来,说难听点,我房间里放也没地方放,做手纸又硬了一点,白白浪费钱实在是可惜。
其实,如果我们这些读者再谨慎一点,再理智一点,还是能避免买到垃圾书的。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也许和前人会有雷同之处,也许有些直言快语会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也许我也存在浅薄之处,万望见谅 。
1.从包装辨别垃圾书
垃圾书的出版社总有一种奇怪的情节,就是越垃圾的书他们越喜欢把它包装的花里胡哨。这种情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垃圾书的封面往往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很新潮很有范儿,专为满足一些伪文艺青年装X的需求而设计;第二,“妖风”,实际上是腰封,就是书的封皮外面有时会裹上的一圈包装纸,大概占据封皮三到四分之一的空间 。腰封的一条规律就是,大凡垃圾的书,腰封往往夸张,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伟大”“绝版”“泰斗”之类的迷魂汤可劲儿的往读者脑子里灌,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大师永远不会自吹自擂,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家钟书从来不敢妄言自己是什么大师。”
大师在读者的心中,而不是在作品的封皮上逞的口舌之勇,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外重者,内拙。”
2.从作者本人来辨别垃圾书
作者自身的写作能力直接影响了一本书的优劣,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世界上很难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家,但是水平差的作家却不难遇到。有的作者本来水平还是不错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郎才尽,因而越是靠后的作品越差,有的作者根本不需要时间来做功,一开始写的作品就不怎么样;有的作者是文字表现能力较弱,有的作者则是思想境界偏低。
比如说,著名作家周国平就坦言自己现在在退步,写作越来越乏力了,并且称艾默生等大作家后期的作品也没有前期好(其实周国平先生的这段时间的书是没有前期的好,很多字句稍显空泛,但称之为垃圾仍不免夸张,仅仅作为一个佐证好了),比如说,大多数励志、成功学作家都是不可燃垃圾;比如说,《浮生六记》被众多读者捧得很火,但实际上沈复其人只能算是一个二流作家,同样是以小见大,由生活细微处着笔,同样是记叙兼抒情,前人归有光的一篇《项脊轩志》以及《先妣事略》哪一篇不甩他沈复几条马路呀?再比如说,某些明星也操起笔杆子写起书来了,且不提这书是不是本人写的,我们单说这书也不是谁都能写的呀。
那些连书名格式都一模一样的书(演员名:我的XXX之路或是一句鸡汤等等),我都忍不住想问这些明星自己看着不觉得尴尬吗?不过,仅凭我们个人的阅历和见识是很难对所有作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或是询问阅历丰富的人,比如我就会向我的老师请教,但切记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个作者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评价,这个时候建议权在于他人,而最终的决定权在于我们自己。
3.从作品的内容辨别垃圾书
垃圾书就同垃圾人一样有很强的辨识度,虽然有层层的伪装,但是一旦揭开它们的伪装,它们身上自带的那股浓浓的“垃圾味儿”就无处遁形。语言粗糙,内容浅显把读者当三岁小孩忽悠或是故作高深,废话连篇或是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一章看下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书都是垃圾书。
祝小兔的那本《城市里的手艺人》,也是今天当当网促销大军中的一员,我光是看了试读部分,描写一位姓凡的理发师傅以及一位鞋匠师傅,我就不想看了,总结以下几点:1.为了抒情而抒情,经常突然掐断前面的记叙,喊一段莫名其妙的口号或者是大发感慨,我简直不知道情由何起,感由何发,抒情部分与前面的记叙水米无干;2.平铺直叙,死水无波,可能祝小兔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才会频发感慨来为文字添加一点起伏波澜,然而于事无补;3.没有新意,每篇的结构大体上就是大段大段的记叙最后抒发点情怀喊喊口号,文字功底还是有的,但是也仅仅能和一些作文写得很不错的学生比肩,更遑论富有禅意了。
这里我们不妨给一个对照,大家可以去看看冯骥才老先生的《俗世奇人》,同样是写街头巷尾,市井里弄的小人物,冯老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假大空的口号,没有借言于情怀,寥寥几笔,刷子李、酒婆、泥人张等人物传神阿堵,主体人物生动起来,冯老寄寓在这些人物身上的情感自然就流露出来了,相比之下,上海作协会员祝小兔的《城市里的手艺人》不免相形见绌。
有的人可能会问,如何才能大体知晓一本书的内容呢?我向大家推荐两个app,藏书馆和网易蜗牛读书,如果我们想买一本书,不妨先在线上下载下来看一看,读一小部分,感觉不错再入手。书籍和别的东西不一样,书籍大部分是“窥一斑可以见全豹的”。
4.从作品类别来辨别垃圾书
打开各种买书的app或者网站,我们能看到很明晰的分类,什么成功励志、历史、政治军事、文学类、艺术类、传记、哲学类等等,应有尽有,但是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有几类书绝对不要买,骗的就是你!
1.成功学、励志鸡汤:真正的成功靠自己,他人的成功复制不来。2.青春文学、言情小说:基本属于空想,看了你也实现不了,屌丝依旧是屌丝。3.养生保健:有看书的时间不如下楼跑几圈。4.历史和科学普及读物:那种书店里特别厚实,内容却以插图为主,价格还不低的书真的不适合想学习知识的你。5.明星自传类:苏格拉底都说认识你自己,所以在了解这些明星之前先彻底的认识你自己。
总结:
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国人的阅读心理以及阅读现状,总体上来说很多读者是热情过剩而理智不足,因此很多人,包括我周遭的一些朋友同学对于怎样辨别一本书是好还是坏没有清醒的认识。
他们经常性犯的错误就是一本书买回来才知道并不怎么样或者并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所以我就简单的总结了几点我对所谓“垃圾书”的评判标准,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挑选和购买书籍,会有各种没有顾及到的疏漏或是言语失当之处,各位也就姑妄听之,总而言之我也希望各位和我一样痴迷于读书的人能够尽可能选购到满意的书,避免被“垃圾书”搅扰了阅读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