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上,你赖床,每天都要妈妈喊几次,你才会起来。后来,妈妈学了一招:放故事给你听。你最喜欢听故事,每天睡前都要听两三个故事,听完了还不过瘾,不情愿地睡去了。
有天早上,你听了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你突然跑过来问我:“爸爸,猪聪明吗?”
“猪当然不聪明了,人家都是说笨的像头猪一样。”我回答道。
你说:“狐狸妈妈说小狐狸,笨的像头猪,狐狸不是聪明的吗?狐狸像头猪,那猪不也是聪明的吗?”
你的小脑袋瓜里的回路总是这么清奇。从逻辑上来说,你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你。
二
孩子读的书多是童话,童话里可以天马行空,童话故事就是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放飞思想。三岁以前的孩子看到的多是绘本,绘本里讲述的故事各种各样,谁也不会计较想象中的故事,是对还是错。拿《母鸡萝丝去散步》来说,这本绘本说的是,一只狐狸抓母鸡,接二连三地栽跟头。母鸡萝丝昂首挺胸,大步向前,俨然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狐狸却落得了个灰头土脸。在自然世界里,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狐狸抓母鸡,容易的多了。
可是,在我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总不能对他说:这个故事是骗人的,狐狸没那么笨,狐狸可聪明了。
除了绘本,还有动画片,也是这个样子。《猫和老鼠》《舒克和贝塔》《大草原上的小老鼠》等等,老鼠可爱吧,可是在生活中,老鼠是可恶的。我们一向善于同情弱者,以至于在自由想象的世界里,就会强弱颠倒。所以,孩子看到的,猫总是被老鼠捉弄。
这是孩子的童话世界。而这个童话世界有一天是要被打破的。
三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寒号鸟》,寒号鸟不是鸟,只是叫这个名字而已。这篇课文也是改编的。这样的文章放在课外,还说的过去,放在课本里,就要特别说明一下了--这是寓言故事。文章的出处,最早见于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 ,该篇记载:
“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嗟夫!世之人中无所守者,率不甘湛涪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则便志满意得,出肆入场,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贴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可哀已!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做寒号虫。有四只脚,肉翅,不能够飞翔。它的粪就是凝脂状的著名的五灵脂。在炎热的夏天时,它的羽毛纹理多彩绚烂,于是自己鸣叫道:“凤凰不如我(凤凰也比不上我)。”等到到了深冬天气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萧索的样子就像一只雏鸟,就自己鸣叫道:"得过且过(能过下去就这样过下去)。"
哎!世上那些没有坚持的人,开始大都不甘于埋名在市井之间,必定为了自己前途努力奋斗,求得一点点名利,便觉得自己的亲族同辈们都好奇怪,志满意得,认为天下人都不如自己。到了遇到一点点挫折时,便一下子像丧家犬一般,垂首帖耳,摇尾乞怜,生怕别人不能可怜自己,这和寒号虫有什么区别呢?可悲呀!
这是完整的故事。为了故事能被小学生接受,编写教材的老师们,就把故事改了。改编了的故事,没有人说明一下,也没有人告诉学生们,你们找一下故事的出处,对照着理解下。
四
人长大了,这个世界就不可爱了。
小孩子看世界,花也美,草也美,一片树叶玩半天。长大了,就会发现,母鸡不会去散步,狐狸甚至没有机会捉母鸡;老鼠不可爱,猫也不笨。
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爸爸不是超人,大人也会犯错。
长大了,世界就不那么温暖了。
在现实的世界里,童话故事都是假的;在童话的世界里,故事都是温度的。
就像冬日里你早起的被窝,小时候躲在被窝里,被窝温暖了你;长大了,钻出了被窝,就要你自己温暖自己了。
而现在,父母总是小心翼翼地掖好你的被窝,守候着那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