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1 商业基础逻辑系列回顾总结
- 今天是商业基础逻辑系列的最后一课;我们先对商业基础逻辑部分做个简短的回顾和总结。
- 商业世界5大基础逻辑:流量之河、倍率之刀、价量之秤、风险之眼和规则之缝。
(一)流量之河:
1、流量是最终进入销售漏斗的潜在客户数量。
2、用上帝视角计算流量成本。
流量成本=销售成本÷潜在客户数
流量成本就是在每一个渠道,获得一个潜在客户的平均价格是多少。我们要学会从上帝的视角看这条流量大河,找到一种最便宜的方式,从流量的大河总取水灌溉。
3、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转化率”可以通过第一周学过的“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损失规避、比例偏见、价格锚点”等消费心理学技巧进行提高。
4、先进的零售商业模式是各种流量来源中成本最低的。电商从不是最先进的商业模式,只是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它的流量成本最低。
5、用流量的逻辑来统一所有的零售模式,并且懂得计算每一种流量来源的流量成本,将是企业的基本功。
6、总结:
(二)倍率之刀:
1、定倍率就是商品的零售价格除以成本价的那个倍数。100块成本的东西,卖500块,定倍率就是5倍。
2、定倍率最早来自服装行业。倍率就是服装的零售价同该服装成本费用之间有一个比率,用成本去乘制定的倍率,就可以得到零售价。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倍率。
3、如何制定产品的定倍率?
根据你手中的武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定倍率策略:
A:高定倍率:如果你手中的武器是创新:你能做一个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
B:低定倍率:如果你手中的武器是效率:你就有资格拿起倍率之刀,一刀砍向在今天的科技之下,显得低效的环节,获得颠覆性的竞争优势。
4、定倍率=商品售价 / 商品成本
5、总结
定倍率是个行业级别的概念,而毛利率是个企业基本的概念。
定倍率是商业运营模式在价格(定价)策略的体现。
创新和效率是确定定倍率的关键决策基础逻辑。
定倍率主要和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商品的溢价能力,一个是中间环节的成本。企业如果希望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需要提高的是有效的定倍率,即降低中间环节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本身的溢价能力。
(三)价量之秤:
1、价量之秤: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要高单价还是高销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司运营逻辑。“价”和“量”好像一个天平的两端,你需要随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确定策略选择
2、通俗表达:一是尽量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二是扩大这个商品的销量。
3、卖得更贵的典型:奢侈品行业;卖得更多的典型标杆:Costco(好市多)。
4、如何确定该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
三条建议:
第一,根据产品的性质来判断。如:情感为主、以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主的产品,你可以把你手中的砝码放在提高价格这一端。
第二,当你选择销量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一定要确认这个市场有足够的容量和足够的消费频次。
第三,当你选择毛利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也要确认支撑这个价格的品牌溢价,是不是已经为消费者所接受。
5、总结
(四)风险之眼:
1、风险是可以买卖的。
2、如果要创业做买卖风险的生意,前提你要有双风险之眼,能看透别人看不透的风险。
3、总代这类生意的本质,就是买卖库存的风险。
4、风险管控机制是做风险买卖类生意的重要前提。应对风险要有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
5、要设置一个止损点、要有库存控制预警机制。
6、总结
1.2 黄牛史话
-
从“供需平衡”经济学原理谈起
熟悉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曼昆提出过经济学的十大定律。其中有一条就是“供需平衡”。何谓供需平衡?——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低于平衡点价格时,生产者会提高价格同时扩大生产直到供需平衡点时才趋于稳定,在没有外界的影响下会长期稳定(考虑到税收,价格的限制性上限等等因素会重新平衡)。 -
黄牛诞生的经济学逻辑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手机的价格比传统手机的价格低很多,在竞争中就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生产者依旧不会通过价格的提高使供求曲线平衡,(下一段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而市场经济的规律又不能打破。这时自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群体———黄牛。
二、概念:规则之缝(黄牛经济)
- 关于黄牛,刘润老师给出的理解通俗易懂。更深次的理解,需要我们后期再做研究。
- 黄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商业现象,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去精心设计,一切商规则的背后,都是可能有其漏洞或者是缝隙的。
- 黄牛或者说套利者,就是靠缝隙来盈利的那个人群。
- 黄牛(套利者)绝不是倒买倒卖那么简单,他们甚至是一切复杂规则的探伤器,是商业世界的黑客。
三、运用:场景
四、小结
-
凡是有力的地方,就一定有反作用力,凡有正向的商业价值就有方向的套利,我们只有理解了规则之缝的存在和套利者的生存逻辑,才能更完整的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
延伸阅读书目:《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
五、案例练习
5.1 课后案例作业
在你的行业里有没有套利者的存在,他们是怎么生存的?
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我的回答:景区黄牛及汽车资源服务
我曾经从事文化旅游和汽车流通2个领域。
一、首先,当年做旅游的时候,遇到的黄牛比较普遍:遍布全国各大景区售票处门口的黄牛们。
A,背景说明:
景区门票销售主要有3个渠道:
1,自售。价格一般为挂牌价(全家),偶尔会有活动。98元
2,团购。由各大旅行社一揽子合同式买断,有几个较大旅行社相比其他旅行社的折扣相对较高。这样旅行社的门票价格最低。20元
3,线上。网络售票渠道的价格会低于挂牌价,但高于团购价。60元
景区门票购买主要有2种类型的客户:
1,散客。不参与旅行社报团的游客,个人、结伴或全家自由行等形式。
2,团客。报旅行社组团游览的游客。
B,相应现象和分析
如此渠道、如此客源,如此定价,就导致景区停车场和广场上聚集了3波黄牛。
黄牛的票大多来自旅行社,他们事先和旅行社的导游沟通好,自己去抓到景区旅游的散客,然后以30元的价格从旅行社导游的手上拿到门票,再以50元的价格卖给散客,从中套利。
二、汽车流通领域中的汽车资源服务
汽车资源服务,行内成为车串子、汽车中介和车帮办。
黄牛和汽车资源服务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2类问题。
一,倒逼景区运营公司调整自己的价格渠道管理,进而提升自己的市场销售水平。
二,汽车资源服务商,提高了汽车流通效率,解决了汽车经销商、主机厂滞销库存问题,特别是为各大主机厂这几年的去库存计划实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黄牛的存在,汽车领域是否可以学小米、华为手机的玩法,值得我们思考。
A、背景
以上汽大众为例。
在汽车流通领域,汽车销售渠道有2大方向:传统的4店、汽车总和展厅。
4S店类型的汽贸公司或集团公司,由于投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企,相应的汽车售价一般控制的比较高。
另外,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市场纵深性很强,每个地区对汽车品牌、汽车型号、汽车指导价等的需求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同品牌的汽车、不同类型的汽车、不同价位的同款汽车,在不同的区域销售情况是不同的。
还有,就是目前各大主机厂采用的销售模式,其本质上是基于计划经济逻辑基础上的指标供给制。市场灵活性很差。
B,现象及分析
基于以上的市场现象和现状,就给“黄牛”(套利者们)提供的广阔的市场空间。
主要有三种形式:1,单台车,不同地区之间调配,赚取差价或中介服务费。
2,小规模成批车。有实力的汽车综合展厅老板会从个别4S店低价整体购买库存滞销车。其中汽车资源商就从中赚取费用,综合展厅赚取差价。
3,主机厂库存。大批量的从主机厂拿库存车,以低于指导价的8折出售或批售。
5.2其他行业及网友提供的案例
-
日韩代购:
-
电商界的刷补贴。
-
小米手机“黄牛现象”
《壹观察》:小米黄牛有多少人?
老娄:有多少人我不知道,几十万人应该有的,不过这不准确,其实主要分为三大类:
1、小白和兼职。其实就是在小米官网抢F码,然后直接在各个黄牛Q群中转卖,一般不会进行实物手机进行交易。每月收入在几百块至2000元不等。
2、中小黄牛。一方面,他们会直接从各个渠道搜集F码,然后购买为小米手机直接销售,另一方面也会从我们手中直接拿货,挣得是辛苦钱,每月收入也有近万元不等。
3、大黄牛。我们就属于这一类,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被称作半官方线下渠道销售。因为我上线在小米直接拿货,属于一级渠道;我们属于二级渠道;省级属于三级;再往下市县级和门店经销商属于四级,就直接开卖了。
-
美团外卖、饿了吗推出高额补贴的营销手段。
- 每笔订单商家都会获得一两元的补贴,同时顾客会获得5~10元的高额补贴。这就催生了一批靠吃补贴为生的黄牛组织。
黄牛和商家商量好后,用专门的一个虚拟地址下单,商家见到该订单默认空单,并后台确认配送,以赚取平台补贴。
黄牛甚至不需要另付商家费用,只要在饭点手指头勤快点,通过登陆网页不断切换账号下单,月入轻松过万。更有眼明手快的黄牛甚至直接招收学生兼职操作,赚得让人眼红。
黄牛最疯狂的那段时间,甚至商家也是黄牛,商家和商家相互串通,在饭点过后使用类似的手法刷单,获取补贴,一天五六十的额外收入也很轻松。
-
滴滴打车推广“预约打车”
司机每日接3个“预约订单”,即可获得50元现金奖励,夜班司机每天过夜里互相发半夜出行订单,供其他司机完成任务,大家一起赚取补贴现金。
*###案例不断补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