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后来的我们》,久久不忘,到底还是要把感受记录下来才心安。
先说导演刘若英,很喜欢她的真,她的才情,她直击心灵的歌声,“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天底下有几个人敢呢。
再说演员,三位主角个个表现不凡。男主演得真好,简直就不像是在演戏。少言的父亲,一个眼神一句话,平淡无奇中饱含深情,总让游子在一次次回望中泪奔失控。这会儿我就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女主,用单眼皮儿文艺女孩周冬雨,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能把一个会抽烟会喝酒会骂人追求物质频繁换男友等各种社会习气集于一身的女子,演绎得不但一点儿都不脏,反倒那么惹人怜爱,真纯、义气、勇往直前,让人心向往之,愿随她率性而为,这样的演员,在我看来,也只有她了。
剧情是最简单不过的了,男女主角,见清和小晓,两次相遇在回家的路上。一次初相见,一次好好说再见。
难忘的场景:
1. 初见。
春运绿皮火车半路抛锚,透过车窗,喜见麋鹿在雪原上小心张望,一群年轻人决定下火车走回家,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浓浓的青春气息,闻到了木有啊?
2. 回家。
从08年到15年,每年过年,他们都在北京和偏居一隅的老家之间往返。粘豆包,年夜饭,一年一度的相聚。有一年见清出事儿进去了,小晓独自一人回去看望见清的父亲,席间依然豪爽地邀请四邻八舍的乡亲,“去北京!都吃我们家!住我们家!” 离开见清家,小晓提着吃的,一个人嚎啕大哭。
3. 你到底想要什么。
北漂的他们,住着逼仄的格子间,各种换工作,历尽了生活的艰辛。有一年终于混好了,在返京途中,他俩大吵了一架。小晓说,我他妈要什么那是我的事,你他妈到底要什么你自己要弄明白。
记得《围城》里有一句,大城市,是希望人人都带着壳去的。没地方住。买房子安个家是最大奢望。小晓的初步人生梦想也是如此。见清以为买房子就是她想要的。见清以为,爱一个人,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不就是给到她想要的吗?
家需要一个房子,而房子并不是家。终于买了房子,可小晓已经走了,爸爸也拒绝来京同住: “不要以为你有了几个臭钱就可以安排别人的生活”。
见清说不懂小晓。小晓说他从没懂过。
离开小县城的家,是因为不想过一眼看得见头的日子。可到了北京,依然如此。
小晓想要的是体验人生的无限可能。女人这么不靠谱的梦想,男人怎么会懂。
4. 重逢。
飞机航班取消,两人意外重逢。一起笑中带泪地回顾过去的故事。一起设想各种如果:
见清: 如果当初不分手呢?
小晓: 就没有你后来的成功。
小晓说她就是挺旺前男友的,所有和她交往过的人现在他妈的都过得不错。
见清: 如果当时你没走,咱们结了婚呢?
小晓: 咱们早离了。
见清: 如果当时就有房子顺利结了婚呢?
小晓: 你现在早有一百个小三儿了。
小晓说当初如果见清上了地铁,他她可能就一辈子跟着他了。也只是可能。
笑谈起见清尴尬的第一次,见清说还以为睡了就一辈子在一起了,后悔早知这样当初就不睡了。
嬉笑中,悲哀之情如五雷轰顶。对男人,对女人,都是如此。
那个车马都很慢的时代,那个一辈子很短,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那个不辜负这一生很难,只求不辜负一人的时代,那个要对方负责到底的时代,通通轰然而过。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还是与君绝了。
这也是时代进步了。过渡了那么久,还是有些猝不及防。
5. 妻儿。
儿子通过电话查爸爸的岗,让爸爸视频,查看房间的每个角落,不用说这是妈妈教的。妈妈接过电话就是催促和抱怨: 快回来,保姆走了,累死我了。
女人生了孩子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会变得疑神疑鬼,无比抓取,因为她太害怕失去保证孩子成长的资源。但她一定会随着孩子成长,一步一步走出来。
孩子才是关键。小晓若是和见清有了孩子,会不会也这个样?会不会他们从此以后也会不管幸不幸福都生活在一起?
6. 父亲临终前写给小晓的信。
字字入心。其中有一句: 我知道你们没能走到一起,那我们也是一家人。累了饿了就回来。
这就是回家的全部意义。在爱的源头,任何人都能被无条件接纳。
7. 影片最后,释然,好好说再见。
见清祝愿小晓能够找到愿意为她上九天下五洋的人。我祝愿小晓遇到那个愿意和她一起上九天下五洋的人。
再见再见!愿在回家路上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