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总说,时间(趋势)大于战略,战略大于组织(治理),组织大于人(管理)。这是管理中的点线面体。
梁宁说,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但你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这是选择中的点线面体。
两个大咖都把这种立体思维运用到了工作生活中。我也拿来用用,点线面体思维在做笔记中的运用。
我们为什么记笔记?
1.还原
2.思考
3.传递
笔记最重要的就是再现性
再现性是在这三个功能中贯穿的一个重要特点,记是对输入的学习内容的再现;思是对学习内容背后真实的东西的再现;传是将内容再现给对更多的人,在他们的脑海里再现。
我们的输入,其实像 word 印象包括各种的云笔记,都是直线型的记录方式,符合按时间线接收信息并且记录的习惯,但对于记忆来说,却是有问题的。
毕竟鉴于人的记忆容量,也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在简单任务下只有7±2,在复杂任务下更小,所以当大量信息被挤压到一条线型的结构下的时候,它们要共同抢着占有极为有限的记忆带宽。
那么结果必须必的是记不住了,就只能躺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上睡大觉,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人之常情。
所以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信息并不加转换的传递信息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接收的形式是线型的,但往记忆里储存的形式却并不是这样。
如果不加转换,什么也没记住的话,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二维的体验过程,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并在这个时间线上接收很多知识点的信息……
但我们的大脑却是这样的
大脑中也有很多的点,他们并不如此听话的排排坐吃果果,站在一条线上搞事情。起码,我们需要把学习到的东西再往上一个维度先还原成一个面儿。
也就是还原成它的过程
让大脑觉得,哦,原来这人是这么讲的,他是在描述一个言之有物的东西,是一个有形象有丰富信息的面,而不是干瘪的一条线。
这个还原的过程是一步一步的,就像从模糊的轮廓,到简要的简笔画,到再到细致的图画,甚至尽可能在平面上还原的照片。
也是一层一层的,也就是思维导图的记录方式所呈现出来的优点,能让我们比较结构化的呈现学习的内容面。
从单一的一个点出发,结构层级式逐步展开,并且在每一层级都能有所关照的看见同一层级的不同点之间的关系,这是系统思维。
不过,工具毕竟是工具,即使用了结构化的笔记工具,有一键生成思维导图的功能,但如果做笔记的人并不知道这个转化的思维,依旧采用直线型思维来记录的话,你懂的。
其实这个转化,是在转向更符合我们大脑基本生理结构基础的方式来变化,由线到面的更加符合我们大脑内神经网络的分布形态:
由一个个神经元作为独立的点,但却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
只不过是,我们大脑的记忆点和形成的神经网络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立体的存在。
所以,如果我们学习只是还原成面儿,却停留在此,也不能够在我们的大脑里印刻出能代表那个真实的东西,就好像再生动的照片或者表情包儿,都不是一个鲜活的人一样……
上面的这个面的层级,与下面的本来物体的“体”相比,在维度的还原上,仍然损失了大量的真实性信息。
而且这个平面,只是我们在一个特定的视角下看到的“影象”,在学习的旅程中,不断通过在高处俯瞰的所还原的面,它更像一张地图,我们按照这个地图在实际的练习和工作中,去探索,所见所感的风景,可能横看成岭侧成峰,但这才是的真实世界,才是更为真实的存在。
所以,方式只有一个,在维度上向上还原
总结下 :我们所学习的很多内容,特别是有导师指导的课程,是一个从体-面-线-点不断降维以便于理解的过程,但其实我们所要学习的真实的东西,是最开始的那个立体的存在。
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做的是一个由点-线-面-体慢慢去在理解中还原这个东西的过程。
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还原可以通过思维层面的认知来实现,比如我们听课看书等的学习。但在实践中去体验而积累的东西,让这个东西真正的立体起来,才能帮我们在真实的世界中逐步完成从面到体的还原,这是慢慢去针对过往学习的认知,用自己全身心去体验、沉淀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的过程,是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表征。
这就是我认知容易表征难票(昨天写的假设需要修正)
但只有这样,我们在真实的世界中才能从很多角度去审视它,考虑如何言之有物,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精准的视角来为大大小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牛人对一个东西的认知和表征都是一个体,可以像玩儿一样不断的玩儿转这个体,并以符合目的和需要的视角,让这个体在承载的面上,作出有意义的呈现。
完整的学习,是还原这个更为真实的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好的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完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思维认知的东西,在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中起到神助攻的作用。
并且,它可以成为一个简化的模型,使得我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做刻意练习的时候,能够尽快地调取到需要的信息来指导我们在行为中应用,帮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这才是学习需要得到的真正有效的知识。
这就涉及到了什么是笔记,或者什么才是有效的好笔记……
对此,我的观点是,能为学习的目的和下游行为服务的笔记,才是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