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个班级群。群功能有俩个:第一是每天班长发作业,老师发布学校各种通知;第二个功能,就是@各位家长,内容五花八门,作业没写好、调皮捣蛋、班级成绩等等。
庆幸我的童年没有班级群。记得有一次上学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和另外一个也没完成的同学磨磨蹭蹭到了教室外面,看到正在发脾气的老师,那个老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是打手心。我们俩吓得不敢进去了,决定出去晃一晃,至少可以不用面对这一刻。
那是读书时代唯一的一次逃课。我们那个村子是个圩区,大坝外面就是长江。
我们俩溜达到江边,当时是秋冬季节,大坝外面就是静静流淌的长江,坝上的草也都黄了,整个江边就两个全然忘记了逃课的恐惧的小屁孩。
老师大约也没发现少了俩个熊孩子,或者那个马路上只是偶尔️有几辆自行车的村庄让老师并不担心我们会怎么样,那个年代没有零花钱,没有游戏机,没有网吧,马路上也没有车来车往。记得当时周边的村庄就我们学校门口有一座电影院,偶尔会放放电影,过年的时候有剧团过来唱戏,热闹一个正月。
我们俩晃悠到放学时间,装模作样的回了家。第二天上学,也没有人提及此事,我却永远记得那个什么都不做的下午。
上学期曾经接到我家孩子的一个短信:“妈妈,背着你做些什么,我很开心”。当时我呆住了,孩子在一个学习氛围浓郁的学校和班级,他曾经告诉过我,老师说过“下课你们就三件事,要么上厕所、要么写作业、要么抓紧时间睡觉”。
是怎样的束缚才让孩子如此发声,担心的同时我也很庆幸,他能够对我表达出他的这份情绪。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感觉现在的学校都急于完成前俩个字而丢弃了后面俩个字。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可以。孩子们从早上坐到傍晚,回到家,一大堆作业,还是坐到深夜。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孩子的天性是不被允许的。
可以不对,才是自由,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是流水线下来的机器。只有允许各种各样的呈现,允许“犯错”,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犯错更要趁早,越早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