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去新华书店。今日且算故地重游。
眼前一排架子,满满当当挤着王小波的十几本书。《万寿寺》《爱你就像爱生命》《黄金时代》等等。我打算拿一本已经开了封的出来翻翻简介,都无处使力。
呵,好大的阵仗!
不禁想,我们从来都是把很多本同样的书放在一起,把一个作者的很多书挤在一起,把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外包装相似的书排在一起。这似乎从来都是正确无疑的。
我却开始怀疑。
扪心自问,我追求的,是与书相遇的感觉,而不是向书臣服的感觉。
往前走,庆山的书也是,莫言的书也是,海岩的书也是。——“你看,我出版了这么多书,我厉不厉害!”悠悠叹一口气,继续往前走。在各版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的倾轧下,在一个角落里,忽的,一本葛亮的《小山河》被我发现了。
深蓝与浅蓝晕染的封面,葛亮一如既往的有底蕴而内敛温润的文字缓缓地从纸面上浮起来。小山河,小山河,非苍山瀚海,非远天荒漠,只是一卷小山河娓娓道来。它静静地待在书架的一角,是仅有的一本。它真真切切地给了我一种“邂逅”的感觉。
对于书内容的看法和评价自然见仁见智,我也并非一定坚持葛亮的书就好过余华的书。对书内容的感觉是书已入手之后的后续认知,而我想思考的,是与书初相见之时,影响我买它与否的因素。
而将十几本书“浩浩汤汤”地一字排开,将其如列队一般威风凛凛立于读者面前,无疑是在亲手将读者一把推开。我之前在网上购买过《万寿寺》与《爱你就像爱生命》。我也很喜欢王小波的文风和真挚的情感。可是当我乍一眼看见王小波一排黑色的书的时候,我只想:“王小波?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至于要不要停下脚步,要不要细细地看到底是哪些书,要不要掏钱买下,则另当别论了!
由此可见,在一排外表相似的书中挑出自己喜欢的,就有如在一排长相相似,又一齐戴着红盖头的女子里面,找到自己的新娘。其难也哉!
我且不论如今纸质书价格是如何飞涨,且不论网店是否有朝一日将要完全取代实体书店,且不论为何书的内容相同可出版社却要一而再再而三做不同包装将其出版好赚取更多利润,当这一切我都不谈,只谈当一本书已版好,该如何呈现在读者面前,该如何才能让读者走进它?
只需一个小动作:将一本书立起来,给读者见了。其他的书躺倒以供读者取阅。将阵仗散了吧!,买书不是行军打仗!出版社多版了书也不代表出版社一定优秀,作家多产也不一定作家高品,一本书放很多copy也不意味着这本书畅销。这一切都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划等号!
我将《小山河》取下。现在,它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