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雯前天晚上跟老公吵架了,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她和老公有个睡前亲亲的约定,但是老公先睡了,她推了老公几次,对方不为所动。后来老公醒了过来,很不高兴地跟她大吵起来,更过分的是竟然一把把她推到了地上。
那一刻她瞬间怒火攻心,恨不得把眼前这个男人撕个稀巴烂,两个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已经睡熟的两岁儿子被吵架声惊醒,静静起来坐在床上,满脸恐惧地看着爸爸妈妈争吵,茫然无措。
雯雯气愤地抱着孩子来到次卧,她不想跟那个不可理喻的男人共处一室,心里的怒气迟迟未能散去。儿子忽闪着大眼睛一动不动躺在雯雯怀里,胳膊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像犯错一样满脸惊慌委屈。
平时活泼调皮的他,此刻安静地像只受了惊吓的兔子,乖乖的,不敢发出一点声响。雯雯心中一酸,紧紧抱住他。
作为大人,吵过闹过或许还可能和好,但是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他不明白为什么爸爸会对妈妈动手,他不明白为什么平时好好的爸妈会彼此凶狠地恶语相向,他只是觉得家里发生了大事,而错误好像都在自己。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幼儿园做亲子活动,一个小男孩却没有参与,他孤零零地站在墙角,两只手死死地拽着一条破旧的浴巾,一直安静地呆在角落,乖得莫名让人心疼。
原来,有一次他在洗澡时,爸爸妈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吵得很凶很凶,他就抓着浴巾一直哭一直哭,从那之后,他就离不开这条浴巾了。
大人吵架,孩子往往会成为那个最无辜的受害者。
有一个针对3000名学龄儿童的心理调查,有一条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回答最多的一条是:我害怕爸爸妈妈吵架,他们吵架的样子好凶!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父母吵架,孩子是什么感受?"有个高赞回答是:"每一分钟都是煎熬,让我想逃离,爸爸妈妈经常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在我面前大打出手,这么多年了,我还是经常会被父母吵架的梦吓醒。"
小时候,我父母也会吵架,每次他们声调提高,感觉快要吵起来时,我心里好像有个玻璃容器瞬间就被高高提起,我小心翼翼,特别担心它会不慎跌落,不敢说不敢动,就希望风波赶紧过去。
有的时候,冲突能够化解,我感觉悬着的心就此放下;而有的时候,他们真的吵了起来,那个高悬的玻璃容器,猛地摔下,破碎一地。而我只想赶紧逃开,不去面对这个画面。
一直到现在,我跟老公吵架的时候,同样会感觉有东西碎落一地,我的第一反应同样是赶紧逃开,不想看见他。
成年人的争吵不论谁赢,输掉的都是孩子。夫妻吵架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两败俱伤,更是孩子眼中难以磨灭的恐怖画面。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曾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这一天然倾向会让他们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的事情,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以拯救父母的关系。
比如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会缠着父母读书,会要求父母陪他们玩,越是父母在冲突激烈的时候,孩子的需求越多。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是想通过转移父母注意力的方式,让他们停止冲突。
但是孩子的好心通常不会换来好报。比如父母吵架时,孩子打破了玻璃瓶,父母在气头上,很可能会将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将孩子一通责骂,怪他不懂事。
武志红在《家为什么会伤人》一说中写到,"当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伤害自己,目的是挽救父母的关系。但做父母的会因为不理解这种行为而斥责孩子做了坏事。结果,孩子伤害了自己,再一次被父母伤害。"
父母争吵、家庭冲突带给孩子的消极影响还远不止这些。父母起争执,孩子永远是最不安的那个。
家人之间充满亲密感,对每个孩子而言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父母频繁争吵,会让孩子生活在对亲密感消失的恐惧中,长期如此,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
知乎网友小云说,她小时候多次在父母吵架声中惊醒。全家在一起吃饭,前一秒还其乐融融,下一秒就鸡飞狗跳,这种不知何时家里又要爆发战争的恐惧感一直伴随着她。现在的她已经结婚生子,但是她却总是活得小心翼翼,好好的气氛下她也总是会不安,担心下一秒暴风雨即将到来。
武志红在书里还提到一个观点,"孩子早期都是自恋的,"他们会认为父母的关系和谐主要是因为自己,而父母发生冲突,主要也是因为自己,他们会把责任都归咎到自己身上。一个孩子带着内疚感生活,会产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低自尊。
低自尊的孩子会无限贬低自己,一旦有好的事情发生,他都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样的人生如何谈心理健康?
另外因为没有在父母那里学习到冲突的正确处理方式,在以后面对冲突时,他们往往会发展出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复制父母的做法,用大吵大闹甚至动手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还一种是回避冲突,所有的问题他都采取逃避的态度,恐惧会让他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脆弱,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
这还只是父母争吵对孩子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还很可能蔓延到身体层面,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16岁的男生小峰长期受呼吸问题困扰,走一小段路就呼吸急促、胸闷,同时伴有胃肠道不适,辗转多家医院,做了各项检查,都没发现问题。那到底是是什么导致了小峰的症状?
后来他被转诊到了精神心理科,诊断后发现,小峰复杂冲突的家庭关系使他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并伴有抑郁症状。这样的心理问题未被父母察觉,最终通过躯体形式展现出来。
而每次小峰发病,父母的冲突就会停止,注意力就都转移到了小峰身上,而这无疑会让小峰在潜意识中会不断强化自己的症状。
调查发现,在内科病人中,有至少50%的人实际上是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这被称为"心理问题躯体化",它是指借助躯体症状表达精神或心理不适的现象,其实这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
在很多家庭中你都会发生这个现象:父母一吵架,孩子就生病。其实这是孩子潜意识中牺牲自己,为的是阻止父母发生冲突。
健康的家庭像平整的土地,孩子会长成挺拔参天的大树,而冲突不断的家庭犹如悬崖,孩子为了保持平衡,会长成奇形怪状的树。
可更加让人更加难受的是,家长往往会在发现孩子长变形后,责怪孩子"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却不去反思自己到底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听了很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常态。我们当然知道父母吵架对孩子不好,为了孩子憋出内伤也愿意,但是当冲动这个魔鬼占据上风的时候,控制不住啊!我相信这是大多数父母面对的难题,该如何破?
对很多父母来说,不吵架这很难做到,我们能做的是努力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可是有时候,各种条件没有那么合适,依然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该怎么办?那只能努力把伤害降到最低。
你需要很真诚地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吵架了,因为一些观点我们没谈拢,最后没控制住情绪。在处理冲突方面,爸爸妈妈做得不够好,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但这是我们的事,不是你造成的,你没有责任。"
吵架当然是坏事,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既有好事也有坏事,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确立一个认知:坏事也是一部分,但它不会将我们的生活毁掉。
很多时候,认知决定了一件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如果孩子觉得父母吵架是天塌下来的大事,那么他自然会恐惧、会不安。
可是如果孩子能认识到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也会出现控制不了情绪的状况,但是本质上他们是相爱的,那么频率不高的吵架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伤害。
但是不幸的是,很多夫妻在吵架的时候,经常以保护孩子之名,实际上是在强化对孩子的伤害,比如当着孩子的面怒斥对方:你TM怎么能说这种话?你知道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爱吗?
而其实这句话比争吵本身更伤人,因为他让孩子确信自己被伤害了。另外,这种说法将孩子扯进了双方的争端中,属于借用孩子的立场来指责对方。在心理学上,这叫"三角化",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两个人的关系,靠第三方来解决。
夫妻争吵最根本的、最受伤害的都是这段夫妻关系本身,靠的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来处理化解冲突矛盾,但是很多夫妻没有解决冲突的能力,所以就将孩子拉进来,给对方制造道德压力。"你这样做不只是在伤害我一人,而是在伤害孩子,伤害家庭。"
虽然从客观上来说这样说也没错,但是其实关注的重点偏了,这依然是在加码给对方压力,而没有专注于真正问题的解决,这会导致一遇到问题就习惯性地求助于第三方的支持,长期维持这种没有边界的关系。
而孩子也会不断强化一个负面信念,那就是父母一吵架,我就会受到严重伤害。另外,孩子还会陷入一个忠诚的两难境地。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双方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何尝不是如此?不论站队哪一边,都会让他产生背叛感,永远都觉得自己犯了错。
还更过分的父母,会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我听过最过分的话是:"都是为了你,爸妈才继续生活在一起,不然早离婚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我们的苦心。"
这是最无能的一类父母,他们没有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却把锅甩给无辜的孩子,殊不知这些话能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孩子收到的信息告诉他:他是累赘,他是负担,他是多余的,他是罪魁祸首……最终他会成为一个低自我价值感的人,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配。
当然很多时候,这种三角关系是孩子主动造成的,就像前面我们分析到的,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会焦虑紧张,他会做各种努力,为的是能改善父母关系。
所以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去承担哪些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责任,而这只会让家庭关系更加混乱。在健康的家庭中,孩子安心做个孩子就可以了,他无需背负成人的重担。
了解了这些,当下次如果你们真的控制不住又在孩子面前争吵了之后,你可以不断给孩子传达这样几个信念:
1、爸爸妈妈是普通人,也会犯错,刚刚我们没控制住情绪,用争吵的方式来处理矛盾,这是我们做错了,我们会努力改正。
2、爸爸妈妈的争吵,不是你造成的,你不用担心,也无需自责。
3、争吵虽然是不对的,不好的,但是它也没有那么恐怖,不会毁掉我们的幸福生活,斩钉截铁地告诉孩子"不用怕"。
4、我们的生活中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但不管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永远爱你。
结语:
父母吵架,是孩子最有压力,最无措的事,能避免要尽量避免;而如果实在避免不了,也一定要将伤害降到最低,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要让孩子为大人背锅。
网上有一段简短的母子对话感动无数人。
孩子:如果我眼睛瞎了,你会怎么办?
妈妈:我会带你到最好的医院治疗。
孩子:谢谢你,好妈妈。
妈妈:那如果我瞎了呢?
孩子:那我就把我的眼睛换给你。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不计代价的,他们不需要经过任何权衡,就能给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答案。孩子如此爱我们,我们又何以忍心用我们的错误来伤害孩子,所以等下一次你再要爆发的时候,想想身边的孩子,换一种更理智的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