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契机是看了《白说》里对这本书的描述,起了兴致,加上最近涉猎人物传记方面的闲书,就加进了自己的书架,花了两周的零散时间读完。
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其实挺有趣的,和他父亲一样,科举考了好几次都落选,自嘲“愚笨”,通过在家一年的反思总结出了考试的套路,打通任督二脉后接连科举上榜考上秀才、中进士、入翰林,考上进士之后的十年里,连升七级,从一个乡下来的愣头青,变成了京城里的大学者。之后组建湘军,沙场点兵,平定太平天国,从创办团练时的困顿无措,到挽救国家兴亡、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的杀伐果断,变得更加沉稳干练。最后兴起洋务运动,提携后辈,办印刷厂,安排聪颖子弟赴美留学,为中国近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他的起点低,资质平庸,但最后达到的成就却很高,读笨书,打呆仗,就像他说的,“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临危受命,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组建湘军,力挽狂澜,避免了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毁灭。曾经处于困境之中,接连战败,曾国藩在绝望中一度想辞官回家,甚至自杀未遂,但是他后来想通了,人生不需要很完美,只管顺应时事向前走,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处理当下的事情,不要为不可控的未来而焦虑,也不要心存幻想。当时的他虽然一时难以承受失败的痛苦,但他认准了一个“挺”字,硬是挺到了太平军内讧的战局转折点。
为官方面,他刚上任时直言进谏,对不平事仗义执言,但处处碰壁,树敌无数,给他的为官之路带来了不小的阻碍,这使得他做出深刻的反省,回想自己之前的为人处世,总是怀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为人高傲,锋芒毕露,因此才会引起官场同事的反感,做起事来也处处受阻。他这时明白,要想有立足之地,在官场进退有度,必须做出改变,圆滑柔软,海纳百川,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这才是生存的法则。
对于权力,他也能做到不忮不求。攻下南京后,曾国藩及其家族手握重兵。这时候的曾国藩位高权重,处境也危险到了极致。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主动与一直暗中支持他的权贵肃顺断绝了交往,这使得肃顺政变时,他没有受到牵连,并且在战后第二个月,曾国藩就主动要求裁军,向朝廷表示出自己的忠心。
读完曾国藩的一生,让我心中激荡澎湃。他面对数次科举失败时的坚忍与反思,创立湘军的高瞻远瞩,官场受挫,自省后的大彻大悟,以及疾病缠身后仍担忧国家未来的忧国游民...“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原谅我苍白的文字无法去描述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与为官者典范,如果实在要说,那就只能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