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人类有能力将事物反其意而用之,传统的反向形成包括正/负性情绪的相互转换。例如,由恨转爱、崇拜变成蔑视或妒忌变成吸引,此类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反向形成与其说是情感的两极调换,不如更精准地称之为否认情感的矛盾性。
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的情感体验都具有矛盾性。我们可以对人爱恨交织,我们的情感状态总是左右徘徊。使用反向形成的个体常常会坚持认为自己的感受只是一种,但实际上,这只是所有复杂情感反应的某一方面。
反向形成也是病理性心理现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防御,它常被用于转化敌意情绪和攻击冲动,尤其当这些情绪被体验为失控的恐惧时。经此防御后,偏执者通常只能感受到仇恨和猜疑,但观察者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具有渴望和依赖;强迫性个体常认为自己对权威言听计从,但人们常同时能观察到他们的怨恨。
在武志红心理学的专栏中有这样特别的一段,本意是教你如何面对自已的内心。在他的咨询过程中,遇到一位特别的来访者,因为这个来访者他发现太多时候,他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婴儿,这个小婴儿的渴求非常简单,就是在说“抱抱我”。
这次咨询让他想到,那些看起来特别封闭的人,是不是内心中都住着一个恐怖的婴儿?最初,这还是一个假想式的推理,后来我在其他一些个案中也遇到类似情况。例如,一位女性来访者,她在怀孕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孩,一样也是觉得没有人爱自己,在诅咒这个世界,恨不得让整个世界消失。她非常担心她怀着的胎儿会有什么问题,但我为她咨询发现,她在四岁时和父母有过严重分离,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怨恨,这份怨恨埋在潜意识中,就成了她想象中的东西。
这段描述,其实是让我本人深感震惊的,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当而我用武志红老师教的方法去感受那个婴儿时,我发现,当我想像着靠近她,进入她的身体,我突然发现这个小宝贝不再是可怕的,而是突然变得柔弱又委屈。
其实回想从小到长大的很多年的过程里,我从原本一个任性和爱哭闹的小孩变成了一个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会强迫自已去坚强面对的大人。而这一切在我的朋友们看来,觉得这好像很突然。甚至近一年在转行后常常被同事问到的一句话是:“你怎么不说出来让大家帮你想想办法呢?”
而事实上----从渴望到绝望,有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发出渴望;后来被忽视,或被拒绝,于是失望;失望累积多了,就会变成绝望,觉得世界上没有爱自己;对关系绝望的同时,那些没有得到回应的动力,就变成了恨;恨累积多了,就演变成了我们的各种心魔。
而武志红老师在文中也多次提到:
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而发出的每一份动力,都是一股能量,如果在关系中被接住,就会成为生的能量,如果没被接住,就会成为死的能量。像这位男士和这位女士潜意识深处住着的那个婴儿,就是他们无数次发出各种动力而没有被接住后,转化出的死能量累积出的一个形象。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已内心的心魔,面对这个“小婴儿”,伸出双臂,拥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