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懒惰,周末没有及时的更新读书笔记,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勤快的读书。本周终于把《深度工作》这本薄薄的书读完,一边读一边领会作者提倡的深度工作的要义,发现作者简直就是一个深度工作的大神。
1 一个五点半以后绝不工作的人
一提到五点半以后不工作,大部分人都会翻个白眼,鄙视这样混吃等死的工作吧?也许反过来,大家会非常羡慕这样混吃等死的工作吧?
如果只是肤浅的工作,那么混吃肯定是不行的,等死倒是必然的。如果是深度工作的话,五点半以后,效率极其低下,已经开发不出什么好东西了,投入时间的回报率是非常低的。这笔买卖也是非常不划算。
可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年轻人个个都是加班狗,不加班的都感觉不是“正经”工作似的。晚上地铁十点有一波下班的高峰,那些是晚上加班到十点下班的小白领。在这个每周人均工作超过50个小时的城市里,连我自己都困惑了。
我们这么拼为什么我们的成就这么少呢?
这时一个非常模糊的问题,原因常常复杂多样,因人而异,但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至少提醒我们在时间的维度上,使我们提高时间的回报率。
本书列举了很多卓有成就的作家,企业家,教授的工作方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度工作。本书的作者 卡尔 纽波特就是一个深的工作技能的熟练掌握者,他是一个五点半以后绝不工作的人,周末偶然工作的人,在大学毕业之后1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4本书,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发表铜焊评审学术文章的频率也很高,还受聘于Georgetown University 成为终身教授的。
这样一个晚上不工作的人,他是怎么做到这么多优质的产出的呢?
2 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
本书有两个目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个目标在第一部分实现,旨在让你相信深度工作假设的真实性。第二个目标在第二部分实现,旨在教会你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训练你的大脑,转变你的工作习惯,使其成为你的职业生活的核心。然而,在深入探究这些细节之前,我要花点时间解释一下我是如何成为深度工作拥趸的。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我们需要关注的从来不是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工作的产出,也就是要关注注意力的生产力规律: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完全消除肤浅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工作需要肤浅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减少肤浅工作的比例。尽量降低到30%以下,如果降低的太低,我们的老板不会得到及时的回复,他们会 不满意的。如果100%全是肤浅工作,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是不会成功的,我们自己不会满意的。
3如何训练自己的深度工作能力呢?
这里有几个准则我们可以利用:
准则1 : 图安逸 。
安逸的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安逸的时光有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安逸的时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也没那么重要。
准则2 : 拥抱无聊。
每当我们需要等待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掏出手机,刷刷朋友圈刷刷微博,这实际上就是分心的表现,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习惯分心,不习惯专注,成为心智里面的残疾人。每周给自己设置一天网络安息日,训练自己的专注能力。或者进行有成果的冥想,一有时间就冥想,走路、开车、慢跑、淋浴。
准则3:远离社交媒体
1 经常花时间与对我重要的人保持有意义的联系(远足、吃饭、公共活动)
2 为对我重要的人做牺牲。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每个晚上都有序地阅读自己挑选好的一系列好书,锻炼,与益友见面。
准则4 摒弃肤浅
1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这并不是说你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个完美的计划,然后就结束一天的工作,而是要通过安排一天的工作,找出一天中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并能够不断的修改自己的工作计划,从而提高一天中深度工作的时间。
要设定自己每天的固定日程产出。
2 向老板申请肤浅工作预算
不需要肤浅工作的工作老板不会同意,但是可以减少工作中的肤浅工作,提高深度工作的时间投入。
3五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作者就是一个晚上不工作的深度工作的案例,即使晚上不工作,但是2011年到2014年,四年时间,作者发表了20篇论文,同时完成这本书的写作。深度工作是可以提高产出的。五点半下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仅没有损失,回报还增加了。
4变的不容易联系到
工作的时候推特,微信,微博通通不要打开,只留下邮箱,而且只跟那些与你日程安排相匹配的或者符合个人兴趣的邮件。
这本书与上一本书《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是珠联璧合的两本书,建议一起阅读,这样,第一可以在非要加班的时候,提高一下工作效率,第二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精力最好的两个小时留给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从现在起,晚上下班就去健身运动,读书为第二天的工作贮备积极的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