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并非“写作技巧”书,而是一本“元写作技巧”书,就是有关成为作家的一种元认知,第二章就是要回答“什么是作家”,第三章详细解释“双重人格”的作家的各种表象及如何把自己训练的更象作家。
(1)P19“循规蹈矩的人总是在埋头走路,而天才则神思飞扬。”[本章的中心话题,就在说明作家是一个“循规蹈矩”与“天才”的结合体,他们不仅埋头走路,而且神思飞扬。他们一方面是“成熟、没有偏见、温和以及公正”的匠人、劳动者和批评家,同时,他们也具有天真的眼神和孩童般的敏感。看到此处“双重人格”的描述,让我想起安波先生针对音乐学院学生说:”生活中的艺术少一些,艺术中的生活多一些“——多妙的一句话,生活中,就是匠人,就是劳动者,就是成熟、温和,公正的”正常人“,艺术家的个性在生活中一定要削掉,要磨掉,要做正常人;同时,艺术中对生活的敏锐的感知,准确的观察,一定要多一些,不能脱离生活,不能没有根据,要有个性,要有风格。更重要的是,文中还指出”将二者人开考虑,加以锤炼“——这是操作层面的忠告。仔细想想,真是一个妙极的操作建议:生活中不要奇装异服,张显个性,就是普通的劳动者,就是认真的劳动者,要成熟、温和、公正,但这也需要练习,需要不断反思、复盘;艺术中拿出个性来,拿出以生活为基础的个性来,并通过艺术的技巧彰显它。想起一位年轻导演,外形就是一个略显害羞,不善辞令,性格温和,没有任何艺术家“造型”的普通已婚男,但一聊,才知他到可可西里无人区、南极、青藏高原雪线以上拍过好多作品,更是金鸡奖、华表奖获得者,片子很具个人风格。这,恐怕就是本书所描述的双重人格的典型作家——只不过他的品是片子而已。]
(2)P33“你必须要学习成为你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轮流担当成熟和溺爱、苛刻和服从的不同角色。”
(3)P38“运用写小说的眼睛观察自己,看看你如何走进走出房间,走到街上,走进商店,在天天黑时又回到家中,这一天你的表现如何。”[这个练习我非常喜欢,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复盘一次,这就是训练客观看待自己的一个好方法。这里训练的是客观看待自己,其实就是让自己的元思维能力成长,让自己的反思、反省能力增强。这样的训练办法,可以运用在一次写作、一次思考、一次实践活动、一天的生活、一个人的表演,更为重要的,这个方法同样可以他人的一次写作、一次思考、一次实践活动等等。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这里复盘的不仅观察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更观察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