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了,最近小侄女来笔者家里住,闲暇时间有时候小家伙一个人占着电视看动画片。于是有意、无意的都会间断的看一部分小侄女观看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对于本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笔者不了解,不予发表见解。但是,对于本动画中的一些“细节”,有些不理解。
不解点一:
在本动画片的剧情中,屏幕左下方时不时会出现一个“危险动作,请小朋友切勿模仿”的提示信息。这是非常不能原谅的。既然知道这是危险的动作,为什么要出现的动画剧情中呢?小朋友都是未成年孩子,很多还都是2-3岁刚刚会喃喃自语的微小朋友,他们几乎没有一点自我判断能力,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动画剧情的时候,哪有闲心去看你屏幕左下角的所谓“友情提示”;而且,据笔者近日观察,这个提示出现的概率还比较大。这样的剧情,有意无意的就会在孩子脑海里形成潜意识。这些行为是“可为”的,因为那谁谁(泛指动画剧情人物)都这样做呢?但是,“可为”的行动是否“正确”他们不会知道,也不会思考。长期以往,一定对孩子思想形成影响。
为何在剧情这么大瑕疵的情况下,这部剧还能这么火?真为这些孩子担忧?为家长着急?
反观国外的动画片,截止目前,笔者真没看到哪部片,在剧中时不时蹦出“危险动作,请小朋友切勿模仿”的提示信息。国产大剧的编辑们,能否不要只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而做出这些有隐患的剧情。要知道,他们是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分辨能力几乎为零。
不解点二:
具体不太记得是在哪一集了,小熊熊偷了光头强的很多木头,然后自己在树林里去种植,希望木头快快发芽。我不知道该剧的编辑想表达什么内容给小朋友。但是,稍微有一点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像剧中出现的那种样式木头(我看应该属于:加工为供使用的木材了,而非大树)你怎么栽都无法发芽的。可怜的小熊熊还在对小树说:“大树啊,快快发芽吧”!类似不符合现实世界的剧情点,还有很多,只是这个点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亲爱的编剧同志们,动画片虽然有可以夸张的地方,有可以艺术发挥的专利;但是,能否请您们稍微尊重点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
关于第二点,我们在日常scratch教学中,经常也会遇到类似情景:孩子们在创作某些作品时,虽然是成功的表述了授课教师的问题,从程序创意问题本身来看,没任何问题。但如果从现实客观世界出发,程序所表达的某个事实,是错误的或者违背客观规律的。按照我们的教学惯例,这个是需要给孩子们专门指出并加以说明的。如:“同学们,这个回答非常正确;可是里面XX处所表现的事实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需要改正为......;我们的作品需要有创意,但是也必须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如以下实例,记得是在圣诞节期间专门为了节日而找了这个事例用于教学,事后授课教师反馈,随机课堂练习过程中,一个孩子的临摹作品,非常正确的理解了原始需求,提交了作品。可是,他为了想表达:滑雪是在雪下的比较大的情景下开展的,雪从左上角出现,斜向右下方来着地;可是实际脚本成了:左侧下雪,右侧落雪。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正确+否定”的方法来给孩子说明实情。一方面肯定孩子的创意点,创意发挥的非常好,完全值得鼓励;同时,创意的结果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更加是一个基本准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还记得针对这个细节问题:几个授课教师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样明确的否定是否会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意识?笔者不这么认为,创新、创意作品的前提和落脚点一定是尊重客观事实。我们有义务及时、准确的予以矫正。正确的习惯需要细节养成。
笔者虽然不是动画片忠实爱好者,但也非常喜欢美国出品的优秀动画片。很巧了,不久前刚刚看了13年暑假期间美国上映的动画巨作《飞机总动员》。如迪斯尼一贯作品风格:画面非常的精美细腻;每一个飞机的造型都富有个性。观看整个影片后,对于故事的连贯性、主体性表达非常到位。居中主角“达斯蒂/Dusty Crophopper”原本是一个非常渺小的播种机,但是,他有梦想,敢于挑战自我。达斯蒂不服输、勇于挑战自己的精神,正是青少年孩子需要具备的品质;同时,故事中,正因为各小伙伴们的帮助,才成就了达斯蒂夺取飞行大赛的冠军。良师益友团队协作的贡献,也让孩子们去反思如何和身边的小伙伴们如何相处。借用我国的一句古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普斯林杰最后也为自己的卑鄙行径、高傲的作风买单:失败。
我们深知无论是画面的制作技术,还是整体的场景渲染等,我国的动画片还欠缺的地方很多。也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更加努力的动力。硬性的差距我们可以慢慢去努力,去学习,缩短和别人的差距。可我们在原本可以做好的软性方面:画面安全性、基本常识等环节出现这样的瑕疵 ,实属不该。
声明:此处只是个人心得分享,仅仅代表笔者个人;不代表所服务的机构和组织观点。同时,文章中若出现任何商品、商标、品牌只是叙述所用,无任何营销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