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爷爷生病了。他斜躺在藤椅上,目光呆滞,骨瘦如柴,很是让人心疼。看到我和先生的到来,爷爷的眼中有了难得的光芒。
一直以来,我是他的骄傲。在所有孙辈之中,我算是最有出息的那一个。所以我的到来,多多少少会给他带来些许安慰。
现在想来,我对于爷爷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我只是从大人的闲谈之中得知,爷爷是家中独子,上有三个姐姐,是最小的也是最得宠的。
那时候,农村几乎没有人读书,爷爷也是一样。成年之后,他成为了公社的仓库管理员,学会了认字写字。
我的认知仅限于此。也许百年之后,爷爷在我们的记忆中会更加淡薄,他的故事可能尘封至永久。
每当想到这些,悲从中来。我们拼尽全力,在时间走了一遭,最终却无法留下自己的印记。于是,我学着去记录,期冀两鬓斑白时能够细细品味。也许,子孙后辈能够在字里行间了解自己的过往人生。
可是,每一天的都是平淡无奇的,内心像一滩死水,该如何记录呢。
非常感恩,能够遇见余华,了解福贵,品味《活着》,让我在细碎的年华中,懂得敬畏生命,真爱平凡的一切。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是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福贵是《活着》的主人公,在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难之后,回归最平凡的生活。他是一个会讲讲故事的人,一幕一幕向余华的讲述着自己的人生。
读罢《活着》,脑海中总是会闪现:“一个老人踏实地坐在田埂上,辽阔深远的眼神,洞悉着变幻世事。他的嘴唇不停的轻碰着,年轻时的放荡不羁,家道中落后颓废中的坚强,误入战场时的绝望与挣扎,亲人相继离去时苦痛后的淡漠,和相当年纪的黄牛一起经受的暮年,串联成一部人生传记。声调总是那样的平稳,甚至分不出平仄音节。似乎是讲着别家的故事,生生地抽离了喜怒哀乐,却依然牵引着我们去到那个看似久远的时代。”
这是个特别的老人 ,和写故事的余华相遇,淡然地讲述,平实地记载,成就了《活着》的意义。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也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依然梦想着自己的故事能够被记住。福贵的经历或许是特别的存在,可平凡人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值得记录。
犹如《致青春》有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即便离着预设的未来有三厘米的误差。
用心观察,发现万物承载的故事。
第一次读《活着》,我钦佩余华平实有力的文字,也羡慕他的好运气。
总觉得他的好运气在于遇上了有故事而且会讲故事的富贵,背靠大树,沐浴阳光,便体味到了抽离悲喜单纯活着的意义。
第二次读《活着》,才发现自己的稚嫩,习惯了将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天时地利人和。
余华之所以能够听福贵讲故事,是因为当时的他早已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会讲荤故事会唱酸曲,拿起农民的茶壶就喝水,就像长年生活在一起。
当福贵训斥老黄年时,他发现老黄牛也叫福贵,好奇心油然而生,这才是故事的开局。若非这份孩子般的好奇,故事便戛然而止。
可以想象,从福贵和黄牛身边经过的人不计其数,又有谁会留心年迈的福贵和黄牛呢。
生活在色彩斑斓的时代,我们的目光习惯了在光怪陆离的万物中飘荡,无法聚焦,不再好奇,无数个传奇故事就在零散的目光中消逝。
我们喜欢看风景观人情,却只学会了合影和聚会,再也无法像李白一般咏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也无法感念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雄阔,写不出《乡土中国》,更无法著成《本草纲目》。
也许我们的生活很平淡,但我们的世界很精彩。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久旱的水稻如何吸允甘露,飘零的落叶怎样护花,所有的故事静静流淌在其中。
用心感念,体味人生道路中的曲折
曾经我尝试去打听爷爷年轻时的生活,借此去验证历史书上的细节。在交流的过程中,爷爷总是简短地回应我,或是符合书中的描述,没有敞开去讲述自己的故事。
原来,他并非不远讲述,只是不知从何讲起。人生慢慢长路,哪个路口才是人生的紧要处,哪个路口有些遗憾,谁也分不清。
就像记录手账,被耽误的那几天,总觉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回忆时,才发现那记忆中很重要的一天,原来如此稀松平常。原来记忆会在时间中褪色。
正如但丁言说:“箭中了目标,离了弦”。时间是故事的载体,在不断淡忘与重塑的过程中,填满人生。
余华说:“福贵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生活多半是和爷爷一般的老人,对于自己的经历总是欲言又止,甚至缄默不言。
“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我想福贵并非记忆异于常人,而是在掩埋自己最后的亲人苦根后,反复咀嚼所经历的一切,当思念融于血液,当生活没有悲喜,他的故事便已成就,只需要一个倾听者。
用心记录,书写平实感人的人事物
余华自称是一个写故事的人,由心而写。他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每个看故事的人都变成了故事中的人,或是福贵,或是家珍,或是凤霞,等等。
那些人的生活都经受了各种磨难,很酸涩,却是暖暖的。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每个人的思想也是贫瘠的,而福贵一家却因为爱从未分离。
我想这就是余华笔下文字的魔力,不怨天尤人,默默地经受着一切,也憧憬着一切,平凡而又有活力。
余华会告诉你:福贵脸上的皱纹是怎样欢乐地游动着,镶满了泥土,也折射着阳光;他会告诉你老黄牛是如何认错;田间劳作的人们是如何插科打诨;他又是如何穿梭在人群中而不致突兀。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风花雪月花草树木是故事,人情世故你来我往也是故事,你的故事慢慢地成为了大家的故事。
内心期待充实地过着每分每秒。 有时,会去一个热闹的地方,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看着人来人往,然后猜测他们的生活。应该同样是丰富多彩,会有刻骨铭心,会学着惜缘惜福。
莫言自喻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想成为他的听众。听着不同的故事,读着各异的人生,充实着自己的生活,不断地成长。
感受着《活着》的幸运与力量,没有繁花簇拥,没有竭力呐喊,亦无添愁作词。咀嚼一段一段似分离似交融的故事,拾起一路上散落的感动,凝练成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