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
今天是2020年6月21日,这是我原创文章的第 206 篇。
今天父亲节。
一早叮当起来,我就问叮当:“今天父亲节哦。想好送爸爸什么礼物了吗?”
阿姨一边给叮当梳头一边说:“就跟爸爸说好爸爸好爸爸,你是一个好爸爸。”
叮当翻了下白眼回:“不是好爸爸。”
场面顿时有点尴尬。阿姨赶紧提醒:“别这么说,爸爸会生气的。也别总在爸爸面前说要换个爸爸。”
前段时间我跟队友说,孩子大了,能看能听能感知,不是所有的事情,我用语言就能粉饰,不是所有的形象凭我舌灿莲花就能塑造。
但面对孩子这句“不是好爸爸”我下意识地觉得需要做点什么。
“叮当,爸爸在你看来或许不是好爸爸。不过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就像你第一次捏彩泥一样,也不知道怎么做比较好,对吗?”
叮当:“可是我有练习,我现在捏得很好看了。”
“是的,爸爸也在学习呢。别看他长高长大,但他身体里还住着个小孩子,所以你会看到爸爸有时候跟老二一样,遇到什么事第一时间就生气、打人。”
叮当:“嗯,三岁半。” 我总是不断重复这个对话,希望叮当能接纳家里有个心理上的巨婴。
最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巨婴,具备成人的行为能力。家里才会硝烟不断。
傍晚叮当在拼七巧板,把图纸贴玻璃上,自己照着拼,玩得很开心。中间还不断给我看进度。我会惯性地停下手里的事看着,然后回复她:“哇,拼一半了,动作很快哟。”叮当收到正面反馈,满脸笑容继续拼。
结果队友走过去,没一会儿,叮当嚎啕大哭。我正陪两个妹妹吃稀饭,吓得三个人都拥上去。两个妹妹赶紧帮姐姐擦眼泪,抱抱姐姐。
我了解完情况之后,心里叹了口气,本来安抚得差不多了。队友回头瞪着叮当,补了一句:“你一点都不认真。”叮当哇一声,跪地上又哭了起来。
在最需要父亲肯定、赞赏、鼓励的年龄,却只有苛责。谁都叫不醒装睡的人,这都是娃的命。
“叮当,妈妈觉得你拼得很认真,很好。妈妈准备做可乐鸡翅,你可以来帮助我吗?”我把叮当带离现场。
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叮当会感念父亲的养育之恩吗?或者只剩下伤痛和恨。
来到这个世界,本不是孩子的选择,而是父母结合的结果。如何要求孩子感恩你生下她?
来到这个家庭,孩子本希望获得爱和力量,结果总是被忽视情感、被苛责、被不认同,如何要求孩子感恩你曾经“爱”过她?
市面上很多孩子课堂,都会设立感恩环节,让孩子给父母洗脚。画面在导师的氛围营造下,很感人,孩子大人哭成一团。当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后来才发现,所有的环节设置,都是为了让孩子觉得亏欠父母,让父母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这个过程只是取悦家长,让家长觉得被看见,被体谅。却让孩子背负情感债务。最爱家庭的人是孩子,她会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跟自己有关,总觉得需要为此做点什么。我们要做的难道不是尽量让孩子做她自己就好了吗?
很多年前,我父亲曾跟我说过:“我的父母养育我,我养育你们,你们未来养育你们的孩子,这本是父母的责任。一代代人养育孩子,只是向下传递爱。谈什么恩情?”(原文不记得,但大意如此。)
都说养儿防老,养儿报恩。在这个年代,给口饭吃,给件衣服穿,高兴时候逗一下,不高兴的时候打骂。这恩,你让孩子咋报?
我妈妈经常会跟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了,要孝顺爸妈,要赚钱给爸妈花。”我总是笑着跟我妈妈说:“孩子们对我最大的回报,就是过好她自己的人生。父母对我最好的爱就是过好你们自己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要过,我们都很忙。”
选择生下孩子的是我们,选择承担养育责任的是我们,却要求孩子背负本不该她背负的债务。且不论我们是不是合格的父母,在育儿路上裸奔的家长比比皆是。
既然选择做父母,就有点做父母的样子,都是成人,自己的担子自己挑。不懂如何爱,学呗。父母子女一场,不就是爱一段嘛。父母学会如何爱孩子,孩子自然回报以爱,何需强求?
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