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次颇为期待的培训,留下一系列的深长意味。除却过程沟通的欢畅愉悦、授课老师的精彩博学,其中一个细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
会议室,每个位置,会务组专门放置了定制的笔记本。厚厚的一册,封面有会标,首页有整体议程安排。其后,是第一位培训老师的简介,紧接着,是数张空白页,用作记录该老师的授课要点。
我无意看见,简介这一页的右下方,折了一个小小的卷角。不留意,很难发现。以为是装订不小心留下的。之后两天,却意外发现,每一位老师的的简介页,都是如此折角。细想,方明白,这一细节,是为方便听课者在厚厚的页码中较快翻到授课老师所在的记录方位所设。
如此的顿悟,瞬间击中心灵最柔软之处。看似不经意不起眼的卷角,在心底掀起的波澜,甚至超过这次培训精当组织的咳唾成珠、妙语解颐的所有讲授!其折射的光彩,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黯淡!
我设身处地的冥思苦想,如此的精细环节,为何我考虑不到?甚至很多人都无法想到?会务组却是如何做到的?
不由想起,精细化管理大师汪中求所言,“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用心,是做好细节的关键。这种用心,是基于“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的战略格局与整体规划,是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目标与路径的科学求实精神与严谨认真态度。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细节决定成败的命题,必须要在合理布局、运作有序的前提下方能成立。也正是在这样的全局中,一个个细节,都是不容忽视和怠慢的关节,你的用心程度,会决定细节的出彩亮度。
可见,要做好这样的毫微细节,绝非看似稀松寻常的小事,其中蕴涵着你的格局和总体。试想,需要怎样深远的思虑、全局的谋略,才能想常人难以想、达常人非能达?
探寻其中的奥秘,得知,这次的培训机构,是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一群在高层次党媒历练数年的年轻人,怀揣着对党媒的深刻认知与创业的热望梦想,自主创办该平台,凭着多年磨砺的深厚功底,在资源与需求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搭建恰当的桥梁线。
本次的培训安排,从内容的前沿到师资的强大,无不体现他们的高层次。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住折角这一细节的极致用心与出奇震撼。其中折射的,正是他们着眼长远、追求卓越的大视野、大格局。
(二)
培训带来的,不仅是现场的惊艳,还有后续的延展。不曾想,和主编一句发文的玩笑,竟然很快成了真。
一个高山仰止的公众号的主编,应邀来授课。就是这一面之缘,有了一篇文章刊发的诸多感怀。
中午应会务所邀,有幸陪主编用餐。可口实用的工作餐,少了场面应酬的繁文缛节与拘谨铺排,宾主自然轻松,气氛适意。
主编很友好地聊到可给他的公众号投稿,令只敢仰望不敢幻想如此高大上平台的我,瞬间感觉被美味的馅饼砸了个正着。急切地说,自己要投稿,晚上就投!
主编欣然应允。
当晚,忙过一干杂务,已是十点过。想起中午给主编说发稿之事,开始纠结。冷静想想,自己的功力如此浅薄,修为如此轻飘,哪有实力上这厚重的公众号?!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守信的践诺,斗胆发了微信投稿。对后续,不再有奢望。
谁知,几分钟后,便收到回复,很谦虚地说要先认真学习。看看时间,连夜坐飞机赶回的主编,应该刚到家不久。如此的连轴转,竟然让并不年轻的他毫不忽视这般小事。日久天成、千锤百炼的良好习惯,于点滴之间,自然散发,倾洒。
第二日,中午才上微信。发现,他于清晨六点,发来信息,问有无照片;上午九点过,又发来编辑的联系方式,让尽快联系。并且已建立一个小群,便于我和编辑沟通。
那一刻,激动、惊喜、感恩等复杂心情,真是难以描述。发文的意外之喜还是其次,更多的,是对主编做人做事的由衷钦佩与敬仰。
细思量,这偶然的好运中,却不无暗藏主编修炼积淀的必然。“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明了,不是我的文章品质好,而是主编的为人境界高。
回想,课间休息时,他主动与学员聊天,了解听课反响与需求建议。短短的几分钟间,他已与擦肩而过的陌路学员谈笑风生、畅达交流,场面亲和、愉悦。这一言一行的细节,无不折射出他大道无形的功力与底蕴。
正是有着这样辽阔的视野与博大的格局,他将严肃的党媒一反传统的呆板面目,一举办成网红,受到多方的关注与追捧。
正是有他大事做于细、律己胜于严的影响与身教,他手下的年轻编辑,在后续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遇见我方文章授权的罕见曲折,由此一天天打乱他们平台的发稿安排时,却是不厌其烦、毫无怨言,耐心、周全到令人自惭形秽。也让我,在一次次感动中,心悦诚服地比对,自己的差距。
(三)
如此难能可贵的遇见,让我的思绪再次飘远,看见多年前一条门缝的温暖。
这条门缝是严大妈留下的。虽然已过去很多年,在我的记忆中,却从不曾关闭。
严大妈是当时家里请的钟点工。通过亲戚介绍。主要负责做饭打扫卫生。
第一次来家,便不小心在我的视线中摔了一跤,结结实实的一跤,訇然触地的声响,竦然惊着了我的心脏。本能以为,会摊上大事。
赶紧去扶她,真真看见,她竟是满脸的歉意与羞愧!顾不及自己坐在地上的狼狈,慌不迭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真是老了不中用!丫头,看把你给吓得!”
并无责怪她之意,只是担心她摔出好歹。看她已是近五十的年纪,心里忍不住替她疼痛。谁知,她第一反应,不是痛苦呻吟,而是考虑别人的感受!
她的神情,让人不由想到自己的父母,永远把儿女放在第一位,由此吃多少苦、遭多大罪,都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我眼眶发热,动情地安慰她,惊吓并不打紧,主要担心她摔出问题。并急切地要带她去医院检查。
随和的她,却固执己见地回绝,怎样劝说都没用。坚持说自己并无大碍,回家擦点药就行。
为了让我放心,她故作轻松无恙地继续干活,完全置我让她休息的好意不顾。越劝说,她却越坚持。不得已,只好作罢。
我能做的,惟有极度信任地留下她,方觉配得上她的克勤克己。
严大妈便以如此自持的亮相,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常常忍不住关心她的伤势,她总说没事。
过去很久之后,一次话家常中无意提及,她才道出实情。当时的确摔得很重,自己去医院看了好几次,很长时间才痊愈。不告诉我们,是不想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
这份替人着想的善良厚道、融于血脉的体贴入微,于她,并非偶然。
她来家,主要做一顿午饭,兼带打扫卫生。自从她来后,中午回家,每次总能看见门留了一条缝。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她偶然看见走在楼下的我们,顺手开了门。可之后每天,天天如此。
光景奄忽,严大妈在家的那几年,这条门缝,从不曾错失。中午下班,常常是精疲力竭,饥渴交加。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挨回家。老式的建筑,没有电梯,脚步如灌铅,恨不能少走一阶楼梯,少迈一次腿。严大妈留的那道小小的门缝,真是派上大大的用场。
因为这条门缝,可以直接省去掏钥匙开门的力气。对于疲累至极的人,不亚于卸掉千钧重担。门里有如此的关怀温暖,回家的路,变得轻便。
那段时间,想着阳台上,风雨无阻,总有一双慈爱的眼,紧紧盯着回家的路,远远看见熟悉的身影,便候在门里,不早不晚,打开一条门缝,让门外的人,方便进家,心情便不由自主地松快起来。恨不能插上一对隐形的翅膀,眨眼之间飞回家,围裹于浓浓的亲情与宠溺,涤荡俗世的戾气,消融心灵的坚冰。不让她,翘首的期盼,张望成疾。
哪怕她,做菜并不好吃,还常常请假,我们却一直用她,亲如一家。直至她,年迈,主动告老还乡。
之后,再也未有,一条门缝的遇见。
严大妈只是一个乡下老太太,识字不多,更说不上有多大文化。可她,从一条天长日久、从不间断的门缝,折射出,她那与人为善、爱待万事万物的情怀,和引人向善、传递丰盈爱愿的远见。
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严大妈,几年如一日,以朴实的、持恒的行为,诠释了,一条细窄门缝的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