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讨论电影《木偶奇遇记》,因为是第一次给孩子讲电影,我反复思索,查阅书籍,直到当天下午才制作完课件。
针对他们的概括能力,这一次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试着按要求概述情节。本以为10分钟就可以完成,没想到耗费了二十多分钟。Owen已经能抓住重点了,但还不能舍弃枝叶。Peter尝试用气泡图表达,却没有成功。也许应该讲讲思维导图?可惜我尚不能熟练掌握,还要学习呀!
第二个问题是用几个词形容匹诺曹,并说说你是否喜欢他。孩子们的感情很一致,喜欢表现好的匹诺曹,厌恶淘气的匹诺曹,黑白分明啊!那么匹诺曹是如何从一个木头人变成真正的男孩呢?这是理解此部电影的核心。匹诺曹的成长就是一个孩子的成长,由原初的不能自控的木头人,成长为勇敢诚实不自私的男孩。他需要克服内在和外在的诱惑,需要建立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样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男孩。其实,成长不就是一次次犯错,然后再改正嘛!
不知怎么的,我们说着说着就出现了分歧。两个男孩一致认为:如果没有坏人的引诱,匹诺曹不会变坏!真有趣,读书会到第三回,两个人都学会了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了。他们的理由,第一次匹诺曹去马戏团,完全的狐狸的诱惑,如果没有诱惑他一定就去上学了。第二次匹诺曹去快乐岛,因为有坏朋友所以才抽烟、喝酒,都是因为环境不好,他才变坏。哈哈,这简直契合了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啊。
该如何说服他们呢?电影改编了原书的情节,虽然能自洽,但不好深入探讨了。于是我问他们。在快乐岛上。如果没有坏朋友的影响。那他会不会抽烟喝酒?这个问题问出我就觉得有问题。果然,孩子们肯定的说一定会的。因为大家都那样做,环境是这样的,所以匹诺曹也这样。我本意是想让他们思索,虽然环境如此,未必每个人都会如此做,可是这个例子举的不恰当。应该问,为什么匹诺曹他们都变坏了,良心怎么没有变坏?一样是在那个恶劣的环境的影响中。良心没有做任何坏事。这其实充分说明了-外在,是通过内在起作用的。只要你心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不会被外在所影响。
有了,我想起来匹诺曹面对仙女说谎鼻子变长的情节。问他们,在这一次有人引诱匹诺曹吗?有人让他说谎吗?显然没有,那这次撒谎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没有任何外在恶劣的影响,那他为什么还要说谎?为什么没有坏人也有他要做坏事?只是因为内心的虚荣。谎话能遮盖面子,谎话能够掩饰自己的错误。
两个孩子若有所思,亲爱的孩子,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许多“诱惑”,比如懒惰、虚荣、嫉妒等等,一切外因都是通过内应在起作用的,而假如你能控制住这些诱惑,有再多的外因你也不会变坏的。把握好你的内心,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男孩。正如在最后的情节中,匹诺曹改变了,不再贪玩不再放纵,一心想要救回爸爸,于是他终于成为了自己的主宰。
最后,结合新教育的道德的六阶段,我们来分析匹诺曹到了那个阶段了?对,“我要做个好孩子”。能不能说说《夏洛的网》中的坦普尔顿、威尔伯和夏洛呢?俩个人都看出了他们分属三个阶段。孩子们再来说说自己吧!孩子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有极高的要求。owen同学希望能够达到惠泽天下的境界!虽然目前还达不到,但是他说他正在努力。peter同学反思自己,有时候,是我想做个好孩子。有时候是我要得到奖赏.他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道德境界了。prter说:“以后班里自习课,当有人说话的时候,我不但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维持班里的纪律。我想要捍卫游戏的规则。”好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后记:
因为孩子们的提问,这一次的电影讨论让我思索了很久,为什么他们会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外因?owen爸爸说,和我们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有关,孩子摔倒了,我们也会怪板凳。好像确实如此,我们没有下意识的去引导孩子,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自然把一切问题都归于外在。上学迟到了,是因为你没有早早叫我。一再迟到,是因为这事你需要重视,与我无关。因为我们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所以他们的参与度不高。既然没有参与度,自然就没有认同感。所以这件事做好了对我无关,做坏了自然也与我无关。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呢?也许,故事、电影的讨论就是很有必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