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里的杜丽娘,一日在花园散心,本是赏春,却被春色激出种种深埋的苦闷和不甘:“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缪矣。吾今年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长叹一声:“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而。”
念及此,已是梨花带雨:“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正值妙龄,尚无如意郎君,空任青春虚度,此为一恨。
杜牧有一首名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迟。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这首诗是杜牧写一名在湖州偶遇的女子。第一次相见时,她只有十岁,杜牧赞为“国色”,欲纳为妾。女孩的母亲因女儿太年幼而拒绝,杜牧立约,十年之内一定再来湖州,母亲默许。第二次,当杜牧再次来到湖州,已是十四年之后。女孩的母亲说,十年之期,未见赴约,已于第十一年嫁人,现在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杜牧后悔不已,遂做了这首诗。
于女子而言,等待是一件充满变数的事情,自然也是一件煎熬的事情。这名被杜牧赞为国色的美丽女子,在她十岁的时候,尚不懂感情,亦不知相思之苦。可是她在一天天长大,乐府诗里形容秦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在古代十五至二十岁被视为一个女孩子最美的年纪,这个小小的她在她一生中最美的五年就是在等一个才情出众的男子前来迎娶自己。
她一定知道他在那么多年前就爱上了自己,她一定耳闻人们叹服他的诗歌和才华,她一定数度听母亲提起他的十年盟约,而她能做的只是期盼。“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时间,距离,淡忘,任何一样都是她的敌人。
她等足了十年,第十一年绝望地嫁人了。
第十四年,他来赴约,他的薄情和多情一样会在更多的十年继续折磨着她。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遇到了如意郎君,可惜太早,此又一恨也。
也在唐朝,有个叫张籍的诗人写了一首《节妇吟》,人人都能念出的当是这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古人经常借传达男女之情的诗句表现政治立场,这首诗也不例外。可是穿越历史的代代时空,谁还记得张籍本是为了拒绝李师道的任命邀请,分明是写尽了一个已婚女子在感情上的九曲十八弯。
文学作品里,一个美丽的女子过早的结婚总是让人觉出淡淡的哀愁。安娜•卡列尼娜第一次在车站遇见沃伦斯基,说起刚才在火车上跟他的母亲聊天很愉快,他母亲在聊他的儿子,而她也在聊自己的儿子。就连安娜的出场和命运都脱不了已婚妇女的枷锁,更何况我们古诗里的美丽女子。
她遇到喜欢自己的男子,哪怕知道她已经结婚,“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赠珠是表达爱情的,让女子感动的正是这份表白。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明末的唐汝询在这首诗后批到:“系珠于襦,心许之矣。”
对异性的爱慕本是人之常态,何时遇见也非人力所能控制。“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既没有生硬的拒绝,也没有破坏既有的秩序,让生之本性的感情了结在仁义和遗憾中。钟惺在《唐诗归》中说女主人公“结义肝肠”,也正是承认了双方的情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两个人真的是依依惜别,深情款款。
纵是情深,奈何缘浅,遇到了如意郎君,可惜太晚,此再一恨也。
身为女子,看来是恨事多多。不遇真人,恨;遇人太早,恨;遇人太晚,恨。既已遇到,不早不晚,洞房花烛,当应无恨?
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将至家中,忽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说“力桑不如逢国卿”,意思是采桑养蚕不如遇上个做大官的,结果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妻子竟然就是那个采桑女。女子鄙夷丈夫的为人和行径,竟投河而死。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有个著名话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还有还有,遇秋成恨,恨事何其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