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有段话: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前些天,去看了几场演出,也听了场音乐会。据专业人士朋友说,一些戏剧导演的手里会有这样一个本子,上面是一个时间表,一场戏剧表演下来,几点几分观众笑了,几点几分人们在鼓掌,几点几分有人在流泪......随着剧情的起伏,观众的每一种反应都被详细记录下来。这种记录其实就是产品的市场调查,通过观众的最直接反馈让剧本更完善,让下一场表演更精彩,毕竟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互动。
起初听到朋友这么说,我还有点小小的不快。毕竟看戏是私事,如何在剧场宣泄自己的情绪更是个人隐私,自己的真情流露被用这种数据的方式量化时,就好像自己的秘密成了人人都知道的秘密,自己的真情实感成了精算的预谋。不过想想我们所处的这个大数据时代,你今天吃了什么、你常去哪儿玩、你刚浏览完体育用品,立刻就能收到n多商品推送,我们早已经被数据不断分析着。换句话说,谁掌握了人们情绪的大数据就掌握了主动权。这,不仅仅在商界、艺术界,平凡生活中莫不如是。想到这,心里不禁释然。戏剧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操控你的情绪,有高潮、有低谷、有笑亦有泪......所以说完整的戏剧艺术一定是包括观众的。
一直对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很向往,八小时的时长,民国到现代,百年时间穿越,世纪人情变换。从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观梦,做梦,人生过客,皆为梦旅人。30个演员饰演逾100个角色多时空穿越,探讨生命真谛,如梦如幻令人深省!这部剧的演出将持续八年。作为大多数观众,能完整看完一场就已经不易,更何况演员呢?我想,一位出色的导演他所采用的剧本一定是流动的,台词的背后、潜台词的世界,让演员有无数种诠释它的可能,演绎出许多种变化和色彩。他所采取的手法一定也是弹性的,预留出了演员不同情绪下的表达空间。我想,赖声川的那个小本子不只记录了观众的喜怒哀乐,更标注了演员不同情绪表达后的效果。我只好奇,有哪些在他意料之中,又有哪些是超出想象的神来之笔呢?现场和电影的最大不同是电影可以NG重来,而现场却和人生一样不可彩排。据说真正的爱好者是一直追剧,沉迷的正是相同的剧情、不同的演绎,精彩的永远是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即兴部分。
是啊,我想他们在观看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真诚地投入了自己的全部人生体会,在观剧的过程中投射进了自己的人生,在剧中人物的一嗟一叹中找寻自己的影子。人生不能总做看客,你的人生还是要由你来主演,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优秀的演员总是那些不断思考,能发现自己另一面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这部剧的主角,同时也有可能是别人那部剧的男二、女二,或者是男N、女N......一部剧不可能永远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好的表演是从内心出发,带动每个动作,每个情绪,每个表情,好演员要能够让观众看明白情绪起伏的前因后果,懂得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去展现那个过程,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热爱,观众虽不专业,但却能最本能地分辨出好和坏。那些好的表演,一定是真诚的、掏心掏肺、热气腾腾的,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鲜活的。
所以呀,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怎么主演?在别人的舞台上,怎么当好配角甚至是群演?我们希望认识世界,更想看清自己。人生如戏,喜剧、悲剧?勇敢站上舞台,聚光灯下,没有导演、没有剧本,你用心演出的就是一部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