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个月前,我开始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是《会好的》,英文叫“The Power of Bad”(坏的力量)。
刚开始,这只是清华积极心理学课程的一个作业。“只不过是大众心理学中的一本而已。“我带着这样轻视的态度开始了第一页。而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硬核工匠,把我很多僵化的认知铁盒强行掰开,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自大和无知而感到羞愧,同时也心怀感恩。
算上今天这篇,我一共写了九篇文章来分享这本书。好书和好朋友一样,值得花时间好好相处。年轻时贪心,匆匆略过太多好书,现在人近四十,想把脚步放慢,细细品味每一本好书了。
怎样才算把一本书看透?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标准。
1. 书的逻辑和知识点,要在头脑里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要知道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和关系,想起每一个点,都能在思维导图里找到定位。
2. 书中的知识和观点,不能只是头脑层面的“知道“,也要在生活中用出来,把它”做到“。知而不行,是为不知。书里学到的东西,要在生活中细细地实践和品味,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3. 看一本书,要把它当成是和作者的灵魂对话。从文字中,你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样的性格、脾气,他是有趣的,严谨的,逗逼的,犀利的?甚至在写具体的段落时,他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写作状态?这些要用心去感知,才能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交的“朋友“。
满足以上三个标准,一本好书才能真的融入到身心之中,转化成生命的养料。
我从这本书里吸收了哪些“养料“呢?我按照知识点+实践的方式整理如下。
1
知识点:负面偏差
负面偏差是更容易注意到负面事件并产生反应的现象。比如总是盯着一个人的缺点不放,而忽视他的优点。或者因为一次失败就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而忽略之前的成功。
实践:“四比一原则“的应用(一件坏事的影响用四件好事来抵消)
1) 当孩子一件事没做好的时候,会很自动地出现“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的评判。这时停下来,列出孩子四件做得好的事情,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
2) 在和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容易对人下评判(这个人真自私等等)。这时停下来,列出四件Ta之前对你做的好事,可以平息非理性判断及情绪。
3) 如果自己做了一件“坏事”,比如和爱人吵架,就用四件或更多好事来弥补(比如深度沟通、拥抱、赞赏等)。但是尽量不要做坏事。
参考文章:做错一件事,要做对几件事来弥补?| “四比一定律”
2
知识点:“负面黄金法则”
“负面黄金法则”是,关键不在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没有做什么。
夫妻关系不在于过了多少浪漫纪念日,而在于做了多少伤害对方的事。
孩子的成长不在于你给他创造了多么好的环境,而在于做了多少损害安全感的事情。
实践:
1. 在和爱人相处的时候,避免“Not-to-do-list”上的所有事情。
2.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注意避免七种心理控制手段。
3. 和他人相处的时候,留意并避免轻视、嘲笑、攻击、损害他人利益、迟到、食言等不良行为。
参考文章:
“You just need to be good enough.” | 妈妈们,放轻松吧。
3
知识点:批评和惩罚的力量
在“自尊运动”的闹剧影响之下,学校和家庭都提倡鼓励和赞扬孩子,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客观反馈,使孩子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批评和惩罚利用“坏”的力量,让人从错误和失败中更深刻地学习和成长。
实践:
1. 在孩子做得不好时,非常直接地给出反馈。当孩子犯错误时,严厉地批评,必要时给予惩罚。
2. 勇敢给予客户、合作伙伴、爱人直接而客观的反馈,哪怕会让他们不舒服。
参考文章:害人的“自尊运动”,该停止了
4
知识点:社会排斥
社会排斥损害了人的深层归属需要,激发原始恐惧,会使人退缩或攻击。
实践:
1. 在遇到想要恶意排斥自己的人时,勇敢维护自己。理性看待全局,不因一个人的恶意而远离整个团体。
2. 留意自己对他人的无意排斥,比如在家里排斥某个家庭成员,在单位排斥某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伤害,避免这样的行为。
参考文章:被孤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5
知识点:“烂苹果”
“烂苹果”是团队中那些懒惰、自私、不愿承担责任、侮辱嘲笑他人,给团队带来坏影响的人,包括“浑蛋”、“懒汉”和“丧气鬼”三种类型。
实践:
1. 在生活中及时识别“烂苹果”,并远离他们。
2. 团队中如出现“烂苹果”,及时采取措施,警告、惩罚或开除。
3. 留意自己的懒惰、逃避责任、抱怨等行为,以防自己变成“烂苹果”。
参考文章:人群里的“烂苹果”,你可能不知道有多可怕
6
知识点:“快乐游戏”
人的潜意识是乐观的,面对困难痛苦,总是有办法快乐起来。
实践:
1. 每天写“三件好事”或感恩日记,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2. 同一件事情,练习用不同的叙事角度来叙述。
3. 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好事,也多听别人和自己分享好事。
4. 创造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7
知识点:危机的危机
负面偏差让我们过分关注社会中的问题,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实践:
1. 当开始抱怨的时候(比如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累!),有意识地想想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的地方。
2. 当看到负面新闻时,不要直接得出“世界真糟糕”的结论,多看看现在和平、富足、安全的生活。
参考文章:世界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一位叫Roy F. Baumeister,是研究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社会心理学家。
另一位叫John Tierney,是一位资深记者。
两个人的组合,就像是产生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理性、犀利,甚至毒舌,他总是说些你不爱听但又抑制不住想要听的话,他不怕你不高兴,因为他正直、诚实,只说他所知道并确信的事实。而在这看似冷酷的外表之下,他却有着父亲般的慈爱。
坏中的好,消极中的积极,悲观中的乐观。
不管这世界怎样,一切都会好的。
谨以这九篇文章致敬两位慈父般的作者。
End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