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看多少公众号文章,看多少新闻电视,都不足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读书可以。——007·155班李黎
这两天,上了两堂分享课。一堂来自于007·155班战友李黎分享的《从1年10本书到1年300本书,我经历了什么》;还有一堂是人物出品的非虚拟写作课第一期《选题酝酿:如何想象一个陌生人》。
无论是李黎大量阅读所使用的”PhotoReading”阅读法,还是安小庆在进行人物分析时的“社会学的想象力”,都给我很多收获和感触。
这两者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但无论“输入”还是“输出”,阅读力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李黎战友的分享中,提出“大部分书不需要从头到尾逐字阅读”,书同样适用“二八法则”,20%的精华藏在80%的内容中,而快速阅读法能用最短时间获取最重要的信息。
前两天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还谈到关于读书速度慢、看完就忘的问题,而李黎对此的解释是:“看书难以集中注意力,内容看完记不住的原因,不是因为你看书快,相反是因为你看书太慢了。”
实际上,大脑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你看得太慢,大脑空闲时间太多,就会去想别的事情。所以要让阅读速度跟上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
她使用的方法是PhotoReading影像阅读法,这个方法是由美国保罗·席利提出的。如果说普通阅读是眼睛和头脑的阅读,影像阅读就是利用潜意识阅读。
让潜意识如拍照一样,只看一眼就把书页内容摄进脑中,一秒一页地输入信息。这个方法的特征是不把文字当文字,而是看作影像,输入脑中。刚开始看似没记住内容,但信息已经储存在右脑中,等待激活和提取。
我想起,在《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一书中,也提到过用形象阅读开发右脑的方法,即让文字形象化,将文字大块大块映入脑中,培养和开发右脑形象思维和信息输入读取能力。
这次了解了PhotoReading,更让我刷新了对阅读的认知。虽然自己并没有尝试过,但从李黎战友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她通过这个方法,从2016年阅读10本书,到2018年200本书的飞跃,这个成果足以证明方法的效果。
她还在分享中,提出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咸鸭蛋”的观点,来自于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清水博。清水博认为个人的成长分成两个部分,就像是一个咸鸭蛋,蛋清是我们拥有的技能和方法,很容易习得和改变,也容易混在一起;而蛋黄就像是思维和心智,往往比较坚固,难以改变。
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如何改变和升级一个人的思维呢?就要读一些思维层面的书籍,这些书会构建或是重构我们看待世界、思考内在本质的方式,提升心智。
无论你看多少公众号文章,看多少新闻电视,都不足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读书可以。
而人物出品的《非虚拟写作课》中,安小庆的分享内容则是关于在进行人物采访和述评类稿件前,如何想象一个陌生人,如何基于既有文本和资料进行想象,如何在文章中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
安小庆采访过的人物代表有:胡歌、小S、春夏;评述类稿件的人物有:王菲、杨幂、周迅等。
在她的文章里,这些光鲜亮丽的明星褪去了光环和角色设定,呈现出平常人的懦弱、松弛、焦虑、自我的特质,与聚光灯和舞台上的形象形成虚幻的疏离感。同时,也从这些个体身上折射出演艺圈这个名利场暗浮潜涌的规则和幻象。
她的文章,有着偏锋的角度、充满张力的内容、丰沛的细节、交织的故事线索,用文字逐渐还原一个人物人设、光圈、标签背后的血肉和灵魂。
在进行人物采访时,作者用大量时间和经历编织了一张直抵人心的“意义之网”。
前期基于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辨析,光采访前的提纲就有3000字,多的时候甚至有8000字。采访后的本人采访和外围采访内容总共有100多万字,最终形成15000字的主稿和8000字的对话。整个过程从选题、资料收集、采访、出稿、审稿,到最终发布,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安小庆擅长抽丝剥茧,从海量、无序的资料和采访中筛选、辨析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她对人物关系敏锐独到的洞察,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推断,在采访前勾勒出对被采访者立体的人物画像。
安小庆在分享中,提出了一种想象陌生人的方法——“社会学的想象力”。
这个观点由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提出,他认为社会学的思维和想象力应该成为现代人广泛使用的思维习惯,它其实是构建一种文化生活的共同尺度,搭建起一个理解他人世界的观感和基础构架。这种社会学的想象力,有助于写作者看清事情清晰的全貌,并且穿过结构性迷雾,看清本质。
在安小庆看来,“想象一个陌生人”,有时也是在“想象一个时代”。因为人的个体背后,其实是社会现象的延伸、映射出时代的缩影。不能孤立地分析一个人或一个事件,要看到人物背后的那张“意义之网”和其所处的历史文化坐标。
她做了一个生动比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意义之网”上的蜘蛛,网上纵横交织,它由历史、文化、社会心态、潜意识、生产方式、政治意识型态共同编织而成。当我们要写一只蜘蛛的故事时,应该先了解蜘蛛所在的网,而不是凭空写一只悬浮的蜘蛛。”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社会学的想象力”呢?
她给出的建议是广泛进行跨学科的阅读。她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勇教授曾说过:“想象有时是一种‘互文性活动’,如果读的书多了,当你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书与书就会在脑中开会。”
做任何与人相关、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一项重要的素质就是你是否具备充足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语境感,和持续的自我更新的动力。
阅读应走出舒适区,进行一些跨学科的人文知识训练。阅读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中文学类书籍,从中不断扩展自己的阅读,形成社会学的语感,有助于更好理解人物、社会、世界背后的内在力量,寻找到观察和判断的切入点。
我想,无论李黎的大量阅读,产生的人文积累和思维模型的建立,还是安小庆一个个有灵魂、有张力的故事,背后对文化语境的洞察、对人物的社会学想象力,都是日积月累的阅读所激发的意识升级和内在潜力。
让阅读成为人生的核心原动力,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我更新,读懂世界,读懂自我。
By:杨泡泡
- End -
作者简介:杨卉(杨泡泡),企划编辑,终身学习践行者、007不出局践行者
公众号: 人间便利店丨
标签:
· 读书达人 一年读100本书
· 原创写作——专注个人成长、文学、美学
· 终身学习 复利成长 诗意生活 用文字的力量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