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年轻的劲儿,就应该闯荡,流浪,行遍大江南北,纵然遍体鳞伤也行之有味儿。”
一直很青睐于路遥先生笔下《平凡的世界》,记得第一次触碰他的原著是初二暑假那一年,然后高中又细读了一遍,但是迫于本人懒惰的原因一直也没有提笔给自己好好留点关于本巨著的记忆。最近迫于疫情居家过日子,又一次有幸在CCTV1观看此剧;于是觉得不得不提笔留点文字性的东西以便哪日夜半梦醒得以翻来追忆。
黑面膜,土窑炕,补丁衣......在那个文革时期的中国,在那陕北高原旧农村,按理说这样的光景应该不足为奇......我在想到底是故事里的何种力量牵动着我的心,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那力量越来越强大,内心深处的感觉越来越浓烈呢?
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些许雪花 ,孙少平正在雨檐下的一角啃着黑膜膜。看似这窘迫尴尬的处境,却并没有削减他对学习的热情;唯独家里那烂包的光景是他心底一道不言的伤痛:双水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他们孙家更是穷到揭不开锅啊。姐姐嫁给了那不争气可以说无赖的姐夫,完全要依靠孙家接济;孙少安原本学习成绩优异,可是为了弟弟妹妹不得不早早担起这个家沉重的担子,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孙少平的心中一直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是对现状的不甘?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又或许正如田晓霞说:他身上有着别人没有的气质?
文革风波,高中的孙少平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回村当小队会计?当老师?好歹这也算体面的工作;哥哥孙少安又开起了烧砖窑,他们孙家也算是双水村有头有脸的人家了。可就在孙少安烧砖窑走上正轨,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少平心中的那股子闯荡劲儿越发强烈,他决定他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黄旧的书包里背着几本书,手里提着破旧的铺盖卷,远方我来了,外面的世界我孙少平来了! 揽工的桥头下,白天燥热晚上凄冷......沉重的石头让他原本羸弱的身体裂了缝留了疤却也日渐结实,再苦再累少平都不怕,对书本的热情也丝毫不减,以至于他总是在本该休息的间歇翻看书本;或许书本里的文字所描绘的世界给他精神上的慰藉可以削减身体上的皮肉之痛吧! 人间总是会有温情的,少平的踏实本分得到曹书记两口子的善待,也让少平在外面的世界找寻到了第一份温情,这份难得的温情给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煤矿,那漆黑不见双手井底,那易爆的瓦斯,多少血肉埋葬的地方。成为一名打煤矿的工人,即便这是一碗公家饭,或许少平的心中也压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苦处,但他依旧感谢生活;就像元旦那日在惠英嫂家喝醉,他持杯感谢生活,甚至感谢小黑狗(说实话,我无法描述也无法感受少平当时的心情,浓浓的雾霾,又好像有晨曦穿透)。还记得煤窑事故后,少平的第一句话是:我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吗?事实是他看到了,而且后来他又回去了。
或许在别人眼中少平心底一直追求的世界也就那样,但我更多看到和领悟到的是:无论多苦多累,少平始终执着于自己向往的世界,不管人世多么纷纷扰扰,他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纵然遍体鳞伤也行之有味。
徐志摩说:“人的一生至少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掉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说实话我本人不是很喜欢徐大师的“风流倜傥”。)
曾经的孙少安和田润叶应该算是青梅竹马,可命运造化岁月无情,又或许冥冥之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少安和秀莲, 润叶和向前才是最好的安排;如果热情可以过日子,那古今可能便不复情愁离别吧!
相似的理想最求,一致性的三观,前世的多少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这样两颗心的碰撞。少平和晓霞,他俩就是这样有理想有热血的青年;润叶姐曾告诉她: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一定要紧紧抓住,晓霞做到了这一点,她将她心中对少平的那份爱坦明了,其实他(她)们也知道彼此喜欢着彼此。可是那无情的洪水带着了晓霞,带着了她和孙少平在塔下的约定,带走了少平的希望......你相信这个世界有外星人吗?你相信所有逝去的人其实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另外一个时空吗?我相信,我真的相信......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不被认可的梦想,不被祝福的感情,不被眷顾的孩子,他们不曾犯错,却只能颤巍巍,单薄地行走在路上。”但或许我们现在真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我们只要沿着路的方向闯荡,流浪,前进,或许会遍体鳞伤,被茫茫人海一次一次淹没,被大雨一次一次淋湿,被黑夜一次一次吞没;但只要心底无畏,敢闯敢拼,总会有花香盈溢,阳光明媚的一天。
借故事里的平凡敬不甘平凡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