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形教课,辅导员请来优秀的学姐给我们分享经验。
出国、保研、跨专业保研,还是考研。
每一条路都必须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和目标,比如决定保研,就要开始着手大创项目。要出国,就保证语言成绩。要跨专业,就牺牲周末和所有娱乐消遣。
我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来都没想过未来究竟要干什么。但之前我很确定,自己要读研,而且是出国读研。
所以义无反顾选了英语,但从上了大二,我越来越体会到自己有些可笑的“理想”。我不是那样可以努力到不分白天黑夜的学生,可心里总有一条线时不时拽着。
所以我熬到深夜只写完两项作业,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然后心安理得去睡觉。总是计划七点起床,十一点睡觉,事实上就是十点起床再十点睡觉。看书看一页就会翻开手机,查一个单词就习惯性点开微信QQ微博淘宝刷一刷“放松”,半小时总像水一样划过,接着一天就没了。
我的所作所为完美诠释了“看起来很努力”的含义,这种“看起来”已经出神入化到不留痕迹,自己都常常被欺骗。
在无数次的抑郁挣扎之后,我终于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成为,可以让父母骄傲的人。而这第一份骄傲,是文字带给我的,当我妈拿着微信跟同事炫耀我的文章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成为一个作家,出版一本书,甚至不拒绝成为流量作家。
在这条路的入口处犹豫了很久,因为不得不把专业课的精力分一半给它。而两者的未来都不得而知。
所以我没有时间去跟更多人交谈,大部分时候,都是拿着书写笔记,听她们在课间的时候讨论周末煮火锅的计划。
其实我也想可以和别人有话可聊,做个幽默的灵魂和有趣的皮囊。可我已经和这群体质壁分离太久,细胞严重缩水导致基因重组。身体的舒适区早就变成了无人安慰的孤独。
即便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达到灵魂上的契合。最终都还是放弃。
简书上有很多写自己的创作历程,如何从小白晋级成为签约作者或者带图标的推荐者。很多人说,在经历了一段无法想象的黑暗孤独旅程后,终于抵达了很多人羡慕的终点。
记得看到说,有人在简信里问她,现在很孤独很迷茫,可以和你聊一会儿吗?
我才发觉内心有多羡慕和向往那样的时刻,在被信任的夜晚分享一个成长的故事,毕竟这世界太孤寡,然后故事的开头说,昨天有人告诉了我这样一个故事。
或者等啊等,等到那一天,写下自己奋斗的路程。如何在深夜里钻研,看书写笔记,然后在哪一刻等来了希望过了危险期的消息。很害怕等不到那一天,毕竟,希望已经流产太多次。
不是所有努力都有成功,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公平命题。
只有成功之后,孤独才会成为荣耀的资本。独自养伤的夜晚才会被发现,才会有人来关怀。
回头看看自己的路程,孤独不尽其数,无人问津。加入简书到现在,因为训练营所以保持日更习惯,不会发布也会进行头脑风暴。
感觉到自己在进步,淡淡的。比如刚开始特别在意浏览量,每天打开简书八百遍,小铃铛上都是个位数。经常是被收录,喜欢和评论寥寥无几。那种时刻是绝望渺小的,直到一篇被推首,突然就释然了。
课程教会我很多。比如读书与写作、故事与小说、人称转换、细节描写……划重点总结,也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多狭窄。
加入很多交流群,置顶的公众号从只有一个文学投稿小助手增加到十多个,知道了周冲的影像声色、拾遗、十点读书等大号。
渐渐了解自媒体时代和公众的兴趣爱好,娱乐新闻、社会热点、干货分享还有快速生活技巧。
既然这样,就坚持下去吧。想要的几千浏览、几百喜欢和评论,深夜交流,甚至签约出书;想要站在舞台上,聚光灯打在脸上,笑着向无数听众说,你们都看错我了;想要告诉那些失去的人,没关系,你们都是智障而已。
等别人问我为什么写作,我说,因为没有人听,那就写出来给所有人看。
即使这样,还是逃不出“看起来”的怪圈,写东西的时候想着听力单词语法,写作业的时候想着情节发展。害怕回到高三那样浑浑噩噩,一面享受生活,一面自我嫌弃。
我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表达的很清楚。很多年的情感堆积在一起,同样需要很多年分门别类整理清楚。
今天的我依旧在努力,努力找到它们的归处,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今天我不是很想哭,矫情完毕,生活继续。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二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