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
- 掌握Object类需重写的方法
- 掌握包机制引入的概念及用法
- 掌握Java的访问控制权限
- 了解Java内部类的概念及用法
一.Object类
- 概念
Object 类是所有Java类的根基类,每个类都默认继承 Object类作为超类<父类>。所有的对象,包括数组,都实现这个Object类的方法。 - 常见方法
- Object clone();//返回该对象的一个副本;
-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判断该 对象与指定对象obj 是否相等;
- final 类<?> getClass()**;//返回该对象的 运行时类<返回字节码的类名>;
- int hashCode();//返回对象在堆内存中的哈希码值;
- String toString();//返回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 void finalize();//启动垃圾收集器,回收堆内存对象,释放内存。
1.1 toSring()方法
- 方法说明
toSring()方法返回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建议每个类都重写toString()方法。未重写时返回对象的哈希码地址的无符号十六进制,重写后返回一个以文本方式 表示此对象的字符串。 - 特点
- 未重写:每次输出引用时,默认调用,返回该对象的由** 类名@ 和此对象哈希码的无符号十六进制**组成的字符串;
- 重写后:由对象调用,输出该对象的文本表示,一般为输出该对象的各个属性。
- 原理
//Object源码:未重写toString()时的原理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
//Integer源码:toHexString()方法,将hashCode() = i 转换成十六进制表示
public static String toHexString(int i) {
return toUnsignedString0(i, 4);
}
println(A.toString());//未重写:arrays.Person@7f31245a
println(A.toString());//重写:name=
class A{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 + "name='" + name + '\'' + '}';
}
}
1.2 equals()方法
- 方法说明
equals()方法是用于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的一个方法。判断两个基本类型数值可以用==号,但用==号判断两个引用类型时,只是判断他们的地址是否相等,并不能判断两个引用类型的所有数值相等(地址及属性)。 - 特点
未重写Object本身的equals()方法时,equals()底层也是使用"==号"进行"=="比较,不能满足现实中的要求。 - 重写equals()的实质
- 类型转换:将两个引用类型对象 转换成 相同类型的对象才可以比较,可能需要使用instanceof转换符;
- 对象转型:将参与比较的对象(引用类型)转换为可直接比较的"基本数据类型",暨将对象比较转成属性比较;
- 对象属性比较:对于两个相同类型的对象,使用==号逐一比较它们各个属性是否相等,从而得出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 重写原则
equals()重写时必须彻底,即一个对象中有n个属性,重写时也必须比较n个属性;若属性也是引用类型(对象相关),那么在每个引用类型属性中也要进行equals()重写。 - 重写模板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判断"参与比较的引用类型"是否为空,或是相同的数据类型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对"参与比较的引用类型"进行类型转换
AutoString as = (AutoString) o;
// ==比较两个对象的每一个属性是否相等
return this.属性1 == as.属性1 &&
this.属性2 == as.属性2 &&
this.属性3 == as.属性3;
}
//重写示例
public class MyTime {
private int year;
private int month;
private String day;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内存地址若相同,直接返回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MyTime myTime = (MyTime) o;
return year == myTime.year &&
month == myTime.month &&
day.equals(myTime.day);//day属性为String引用类型,在day类中也要重写equals()
}
}
-
equals()方法与==号比较图解
1.3 finalize()方法
- 方法说明
finalize()方法是Object提高的用于回收垃圾对象的方法,以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堆内存。当垃圾收集器将要收集某个垃圾对象时,JVM的GC回收器将会自动调用 finalize()方法。 - 垃圾对象
当一个对象不再有 局部变量或引用 保存其地址时,该对象成为垃圾对象,即对象 = null。 - 特点
- finalize()不一定会调用:当垃圾对象数量过少时,垃圾回收器可能调用finalize()方法(jdk8可允许存在的垃圾对象数量在1千万个以上);
- 垃圾回收器未启动则未调用:当垃圾回收器未启动时,也不会调用finalize()方法(在jdk9以后finalize()已失效);
- finalize()由System.gc()启动垃圾回收器后调用,不是Object子类对象调用,子类对象可以重写finalize(),但不会调用。
- 特殊点
finalize()方法在Object 类底层使用protected 修饰,并不是 public公开的。因此一个类不显式的去重写finalize()时,gc默认调用的是Object的finalize(),除了释放内存没有其他实际意义。 - 重写finalize()
- 所有对象在JVM中被释放的时候,请记录对象被释放的时间点
class A{
// 重写finalize()方法,当A类型的对象被gc回收时
//gc负责调用重写的finalize(),记录对象释放的时间点,配合输出流将释放记录 输出为日志文件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 this代表当前对象
System.out.println(this + "即将被销毁!");
}
}
1.4 clone()方法
- 方法说明
clone() 方法是 Object 类中使用protected 修饰的方法,它实现的是对一个对象的复制,返回的是一个新的对象,而不是一个引用(变量)。 - 特点
- 不公开:clone() 方法protected 修饰的,因此一个类不显式的去重写 clone()方法时,其它类不能直接去调用该类的clone() 方法;
- 返回对象:clone()实现的是对 对象的复制,返回也是一个对象。
- 使用条件
- 实现Cloneable接口:重写clone()方法的类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Cloneable接口只是规定,该接口内并无任何可实现的方法。若一个类没有实现 Cloneable接口又调用了 clone()方法,就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重写的访问控制权限为public:重写clone()方法是为了可以给别人调用,因此必须是公开的(访问权限比Object类高)。
//实现 Cloneable 接口
public class Myclone implements Cloneable{
int a;
int b;
//重写Object类的clone()方法,访问控制权限为public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Myclone)super.clone();
return super.clon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Myclone mc = new Myclone();
//Myclone mc1 = mc.clone();
Myclone mc1 = (Myclone) mc.clone();
System.out.println(mc == mc1);//false
System.out.println(mc.a == mc1.a);//true
}
1.4 .1 深克隆
- 概念
深克隆指的是创建一个新对象,属性中引用的其他对象也会被复制克隆,不再指向原有对象地址。
public class DeepCloneExampl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int[] arr;
//重写clone()方法
protected DeepCloneExampl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复制源对象
DeepCloneExample result = (DeepCloneExample) super.clone();
//源对象中的 引用数据类型属性的对象 也进行重新创建
result.arr = new int[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result.arr[i] = arr[i];
}
return result;//返回对象的副本
}
}
DeepCloneExample e1 = new DeepCloneExample();
DeepCloneExample e2 = null;
try {
e2 = e1.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e1.set(2, 222);
System.out.println(e2.get(2)); // 2
1.4 .2 浅克隆
- 概念
浅克隆指的是创建一个新对象,新对象的属性 和 原对象完全相同,对于非基本类型属性,仍指向原有属性所指向的对象内存地址。即新对象和原对象共享引用数据类型属性的对象地址。
public class ShallowCloneExample implements Cloneable {
private int[] arr;
//重写clone()方法
protected ShallowCloneExample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return (ShallowCloneExample) super.clone();
}
}
ShallowCloneExample s1 = new ShallowCloneExample();
ShallowCloneExample s2 = null;
try {
s2 = s1.clone();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1.set(2, 222);
System.out.println(s2.get(2)); // 222
1.5 hashCode()方法
- 方法说明
hashCode()方法是一个可以得到对象在堆内存地址的方法。未重写时,直接调用Object的hashCode()得到对象的哈希地址。重写后,在重写的hashCode()底部,使用Objects类的hash()方法对该对象的各个属性进行计算得到哈希码值。 - 特点
重写hashCode()后,得到的是对象在堆内存中存储的数组下标(若对象是以HashSet集合存储的话)。 - 原理
- 未重写:未重写的hashCode()在Object底层是调用c++程序完成计算得出对象的内存地址;
- 重写:重写的hashCode()在底层是调用Objects类的hash()方法将重写对象的每个属性值存储到Arrays数组中,再调用Arrays数组的hashCode()方法将每一个属性值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的对象地址;而在Arrays数组的hashCode()内部求属性的hashCode时,调用的还是Object的hashCode();
- 重写:Object.hashCode() → 子类.hashCode() → Objects.hash(elements) → Arrays.hashCode(elements) → elements.hashCode() → Object.hashCode()
- 执行原理
class User{
String name;
int age;
//hashCode()一般与equals()同时重写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instanceof User)) return false;
User user = (User) o;
return age == user.age &&
Objects.equals(name, user.name);
}
//重写hashCo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name和age都是values
}
}
//Objects类底层的hash()原理
public static int hash(Object... values) {
return Arrays.hashCode(values);
}
//Arrays工具类底层的hashCode(values)
public static int hashCode(Object a[]) {
if (a == null) return 0;
int result = 1;
for (Object element : a){
result = 31 * result + (element == null ? 0 : element.hashCode());//element调用的还是object的hashCode()
}
return result;
}
二.包和import机制
2.1 包
- 常规编程存在问题
- 类名混乱:在编程开发中需要定义的类很多,每个类的功能作用也不一样,全都放在一块易混乱,可读性差,不方便查找;
- 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javac编译源程序时,是编译当前路径下的文件,采用的是相对路径,若想要编译另一处(另一个包下)的文件,则出现找不到文件错误;
- 编译:javac编译命令后面编写的类名不是原始类名,原始类名是包形式的类名;
- 包原理
包相当于目录,用于项目比较大、文件特别多、类特别多的环境中,采用分包目录管理,不仅方便快速查找每一个类,可读性也很强。 - 分类
- 自定义包:自定义包就是开发人员编写项目时的项目目录;
- 本地包:本地包是java语言开发者已经编写好的各种包,存放于jdk的jre目录下。
- 包命名规则
- 包名通常全部采用小写;
- 命名不能重复,一般采用公司网站逆序,如:域名.公司名.项目名.模块名。
2.2 import引入机制
- 概念
包定义好后,包在项目中的使用 主要采用import package 包名的方式引入包或类。 - 使用规则
- package 必须放到所有语句的第一行<顶头>,注释除外;
- 采用 import 通配符<全类名>引入需要使用的类;
- 可以采用星号<*>通配符引入包下的所有类。
- 常用包
- java.lang:此包 Java 语言标准包,使用此包时无需 import 引入;
- java.sql:提供了 JDBC 接口类;
- java.util:提供了常用工具类;
- java.io:提供了各种输入输出流;
详情请见java常用包的使用
三.访问控制权限
- 概念
访问控制权限是java提高的,用于控制各个类或对象 访问其他类的属性和方法的一种权限。因为包机制的引入,开发者可以调用其他包或类的方法,但是为了安全性考虑,java提供了访问权限来修饰类,从而控制调用者的访问。 - 分类
- public:public声明的变量或方法是完全公开的,在任意地方都可以使用;
- private:private声明的变量或方法,只能在同一个类中使用;
- protected :protected声明的变量或方法,只有子类或同一个包下的类可以调用;
- 默认不写:若一个类既不采用 public修饰 也没有采用其他修饰符修饰,则该类只有在同一个类中或在同一个包下才可以访问,在子类中也不能访问;
-
default:JDK8以后提供的关键字,是接口中默认的方法实现。
- 使用位置
- 类、接口:修饰类或者接口的控制权限只能是public 和 default;
- 方法:private、protected、default、public都可以使用修饰;
- 属性、变量:private、protected、default、public都可以使用修饰。
四.内部类
- 概念
内部类指的是在一个已定义好的类内部,再次定义的类。 - 分类
成员内部类、局部内部类、静态内部类。 - 缺点
可读性差,不建议使用。
4.1 实例内部类
- 定义
实例内部类是 以类的形式作为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实例属性>来定义的一个类。 - 位置
类体中,属于类级别,与实例变量(成员变量)同位。 - 创建条件
- 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必须已经创建,即外部属性要比内部类先定义创建;
- 实例内部类的内部不能采用 static 声明,即不能定义static成员,只能定义实例成员;
- 实例内部类可以 持有或访问 外部类的引用。
- 使用方式
外部类.内部类 引用 = new 外部类(参数列表).new 内部类(); - 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InnerTest {
//静态变量
static int Inner_i ;
//非静态变量
int Inner_j;
//实例内部类
class Inner2{
//static int k;//不能定义static静态的属性或方法
int k;
public void getInner(){
System.out.println(Inner_i);//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
System.out.println(Inner_j);//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变量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实例内部类Inner2对象
InnerTest.Inner2 inner = new InnerTest().new Inner2();
System.out.println(inner.k);//访问内部类的实例变量
}
}
4.2 局部内部类
- 定义
局部内部类是 以类的形式 作为外部类方法的局部变量<参数类型>来定义的一个类。和局部变量一样有局限性,生命周期与方法一起结束,局部内部类不能创建对象。 - 位置
在外部类的方法内部,作为外部类方法的局部变量,或方法的参数列表。 - 创建条件
- 局部内部类在方法中定义,因此外部类必须先创建出方法;
- 只能在当前方法中使用<生命周期同局部变量>;
- 内部不能采用 static 声明,即不能定义static成员,只能定义实例成员;
- 局部变量在内部类中使用时,必须采用 final 修饰。
-
作用
通常作为方法的参数,取代一个接口的实现类,让参数 = 内部类 = 接口实现类。 - 使用方式
public class InnerTest {
//静态变量
static int Inner_i ;
//非静态变量
private int Inner_j;
//实例内部类
class Inner2{
int k;
public void getInner(){ }
}
//成员方法(实例方法)
public void add(){
//局部变量
int g = 100;
//局部内部类
final class Inner3{
int e;//局部内部类的实例变量,不需要初始化
public void getInner(){
System.out.println(Inner_i);//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
System.out.println(Inner_j);//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变量(包括私有的)
System.out.println(new InnerTest().new Inner2());//可以访问创建实例内部类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nerTest inner = new InnerTest();
//inner.add().new Inner3();//局部内部类不能创建对象
}
}
4.3 静态内部类
- 定义
静态内部类是在已定义好的类体中,使用static关键字修饰的一个类。 - 位置
static属性都是类级别的,静态内部类 和 类的成员变量处于同等位置<静态的不可定义在方法内部>。 - 创建条件
静态内部类参照静态代码块,静态的内部 不会也不能持有外部的非静态属性或方法。 - 使用方式
静态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的静态变量,但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必须通过外部类的实例<对象>访问。
public class InnerTest {
//非静态-成员方法
public void sum() { }
//静态变量
static int Inner_i ;
//静态内部类
static class Inner1{
//静态内部类的构造方法
public Inner1() { }
public void getInner(){
System.out.println(Inner_i);//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
//System.out.println(new InnerTest().sum());//不能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方法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静态内部类不能使用new,直接使用类名即可
//InnerTest.Inner1 inner = new InnerTest().new Inner1();
}
}
4.4 匿名内部类
- 定义
匿名内部类是一种特殊的、没有名字或标识符的内部类,是局部内部类的一种。 - 位置
方法体内,与局部变量同一位置。 - 实质
匿名内类提供了一个选择,当接口没有实现类时,却又想使用接口的方法。接口作为完全抽象的类,不能直接new接口,只能new接口的实现类,然后通过new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去覆盖接口的方法。 - 使用格式
- 在一个与接口毫无关联的类中,把接口作为该类方法的参数,利用该方法的形参去调用目标接口的方法;
- 创建该类的对象,使用对象.方法( new 接口(){ 接口方法(){} };);
即在方法的参数列表里new 接口的具体实现,从而取代接口的实现类。
- 代码示例
正常的接口实现类格式:
public class Inner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Math mm = new MyMath();
//接口实现类-实现接口方法格式
mm.mySum(new MathImpl(),10,20);
}
}
interface Math{
public int sum(int a,int b);
}
class MathImpl implements Math{
public int sum(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class MyMath{
//此处Math m使用多态,运行时会创建Math的实现类对象,调用实现类对象重写后的sum()方法
public void mySum(Math m,int x,int y){
int result = m.sum(x,y);
System.out.println(x + "+" + y + "=" + result);
}
}
匿名内部类的使用格式:以匿名内部类取代传统的实现类-重写接口的方法
public class InnerTe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Math mm = new MyMath();
//匿名内部类:"虚假的 new 接口(){ 并重写接口方法() }"
mm.mySum(new Math() {
public int sum(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100,200);
}
}
interface Math{
public int sum(int a,int b);
}
//匿名内部类 取代 接口的实现类
//class MathImpl implements Math{ }
class MyMath{
//将接口作为参数,调用时使用多态
public void mySum(Math m,int x,int y){
int result = m.sum(x,y);
System.out.println(x + "+" + y + "=" + result);
}
}
常见面试题
- 深克隆和浅克隆的区别和实现方式?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