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时候,自己读了一本书《曾国藩传》,现在两个月过去了,回味一下。
"很像自己,又很有动力,活生生的一个榜样。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了解曾国藩的,在读过他的传记后,就概括为一句话"脚踏实地的去努力付出,然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人",
可能自古以来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都是天赋极高,学习挺有效的。但曾国藩作为在我看来的"好孩子,好学生"却别具一格。他笨,他"尚拙",但是他努力,他不放弃。他相信笨拙的人靠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是可以看到收获的。他科举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要是放到现在大多数学生应该都会放弃吧,更何况在那个传统年代,他被悬牌批责的议论想必也令他苦恼不已,唯一支撑他的信念就是"不相信自己会一直考不上"。"愈挫愈勇"的精神帮助了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七次他高中。看来,那些我们所信奉追随的伟人从小的经历就是不凡的,对比一下自己,我们从小求学的经历是怎么样的呢?
和普通人一样,我们身上人有的缺点他都有,而且还不少。考上秀才进京当官后,脾气火爆的他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搞得不欢而散。(浮躁,爱抽烟,好色)各种小毛病也都存在,时常另自己困惑不已,尤其是在京城那样的大环境下,身边的人出类拔萃,再看看自己,什么都不懂,"乡下农民进城"一样,深深地让产生自卑感,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一对比就一目了然。于是乎他打算重新改造自己。怎么来改造呢,最突出的就是写日记,每天坚持写日记,一日三省,而且为了能够坚持下去看到好的效果,还把日记让大伙一同来看,实现监督自己的效果,日记对我们来说是很隐私的东西吧,在那个封建社会,这一点他还是很豁的出去的。不过,这一坚持,让他成功戒了烟,各种与别人之间的摩擦小矛盾也减少了,看来写日记来反思自己还是很有成效的。这一点,值得今天的我们来借鉴。严于律己。
那一年,他三十岁,古人说"三十而立"他立 下了——圣人之志
他身居京城,面对的却是整个官场,就好比我们刚毕业步入社会一样,把一切想的太美好。在其位,谋其职。一心想要在官场中一展心中抱负,有所作为,实现心中理想,自己年复一年的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如此吗?可环境又岂能如人所愿,更何况还是复杂的官场环境,官场中他是一个新人小白。官员们大都不作为,遇事萎靡退缩,官场上下一副污浊之风,连当朝皇帝也无志向谋略。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所做之事全都是规章制度公文琐事,毫无利于国计民生,不免心志灰沉,可立圣人之志的他又怎能看到这样一副景象,他《应诏陈言蔬》上奏皇帝,直指官场腐败现象,连皇帝的毛病都敢说,这另那些凡事只懂得"求和"的官员来看简直是个"奇葩",他曾国藩是谁呀,是啊,他是谁啊,他只不过是一个从乡下考入京城的官员而已,官场中的那些"官官相护,只懂得阿谀奉承"的习气他哪里晓得,就算知道,他又怎么学的来呢?和现在的年轻人初入职场一个样,不懂所谓的职场"潜规则"碰了鼻子擦了灰,还觉得"人心挺坏,自己好受委屈"。这样下去的曾国藩,哪里会有好果子吃啊,自己那一副"刚"的性格得最朝中大臣,开罪皇帝,走到哪里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敢打交道呢?唉,有一种千夫所指的感受呢,这官当的,还不如回家了。他既不想呆,大家也都容不下他,那就只能走了,于是皇帝派他到地区担任主考官,这才松了口气,一走了之,结束了十多年漫长又苦闷的京官生涯。
祸不单行,就在曾前往担任主考的路上,没想到母亲意外去世了,传统年代,孝字为先,只好回家守孝。这下曾国藩也算能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了。可晚晴统治下,并不安稳,太平军一路攻城拔寨,侵犯国家的主权,朝廷命令曾国藩出山协办团练来镇压。
到了长沙以后,他似乎把以往的不忿都发泄了出来,整顿打击地方黑暗势力,虽是保一方平安,但独断专行,得罪地方权贵,动了别人的奶酪,长沙官场上无不恨之,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官兵竟公然闯入自己的府邸,差点遇害。这对一个官员来说,简直是大辱,难以忍受。打算上奏,弹劾。可转念一想,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选择了"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而是出走,专心练兵。
我觉得湘军的成立似乎放到现在都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情,更何况在当时。可曾做事最大的秉性就是不厌其烦。
这是一支真正属于曾国藩自己的军队。
选人:不挑当过兵的人,选择知识分子和普通农民。(因为当兵者痞气严重,这样的人招到军中,只会败坏军纪。挑选知识分子是因为他们为人端正,虽然柔弱,但他们精神力量强大,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制度:为了能够让大家踊跃参军,曾还提高了军饷,有了保障收入,才能一心训练战斗。还有为了让大家同心同德,还设立了保卫长官的制度,如果你的上司身亡,你这个组织就得解除,这样才能同仇敌忾,上下一心。
精神:曾国藩认为一支真正的军队是要有军魂的,他教导士兵学习孔孟之道,当兵者应爱护百姓,保家卫国。
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被训练了近一年。其中的种种心酸不容易。全凭借一"挺"字精神,只要我还有一丝气力,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那是一股在磨难打击下横拉硬拽扯也扯不断地韧劲。
湘军初成,信心满满的曾率领水军出战,却没想到经验较少,却迎来了首战惨败,令曾大失所望乃至一心求死,没想到自己建立起来的水师却是这样不堪一击,正当心中万念俱灰时,又听闻塔齐布陆军大捷,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这可是清王朝面对太平军的第一次胜利。通过此举,曾国藩更是领悟到"对于有志者来说,挫折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折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