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的理论根据是“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被广泛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
“PDCA循环”将管理分为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
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一个循环完结,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直到任务完结。
1.闭环就是做事靠谱
如果我问你,请用一个词来高度评价一个人,你会用哪一个词?
放在过去,你可能会选“善良”、“能力强”这样的词。可是你发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用来高度评价别人的词是——“靠谱”。
靠谱,正在变成一个人社会生存的首要优点。
靠谱就是三件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我们可以自省一下:进行一项事情,你不会半途而废吗?一件东西用完之后,你一定放回原地吗?别人跟你说一件事,你办不办得成,都一定会回复吗?如果当时不能及时回复,在你能回复的时候,你会解释一下上次不回复的原因吗?
这都叫有开头,必有结尾,一件事在你这里完成了闭环。
2.生活中的闭环看出一个人的智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使用电脑时,很多人会忘记及时保存文件,往往在突发意外—譬如突然断电时,付出许久的心血就全都付之一炬;
遗失文件的经历在大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条件反射,即是工作-保存-工作-保存……
如此,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闭环,工作效果才能在这一次次闭环的实践中得到保障和提升。
有始有终的闭环,是生活的一份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很多恶性闭环中,比如由拖延导致的熬夜:拖延症 → 无法完成任务 → 不得不熬夜 → 第二天精神不济 →无法完成任务 → 继续熬夜……
这是因为缺乏正向闭环能力中,最核心的一条:建立检查点,对上一个阶段好坏进行总结,把控改进方向。
睡眠就是一个检查点,需要正向的反馈,发现因为熬夜精力不佳,任务被搁置,那就在熬夜这一环进行总结改变:精力充沛,第二天才有可能弥补没有做完的工作,从而终止拖延。
3.多做正向闭环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实验:四个组的被试者,在不同诱因下完成任务:
结果显示,每次能得到鼓励和表扬的组别,成绩最高,且成绩呈不断上升趋势;
成绩稍差一些的,是每次都会直接受到批评、和能听到别组所接受的批评/表扬的被测者;
剩下的那组,与其他三组都进行了隔离,他们得不到任何反馈,最后成绩最差。
反馈不论积极或者消极,都对最终的结果有着促进作用。
正向闭环的反馈机制不仅能让人心态更加积极,也能让整个人的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4.闭环方向正确与否影响人的一生
闭环质量的好坏,方向的偏正,决定了人生中选择的走向是否合适。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去问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尔回答道:“请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画,那么,你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卖掉它!”
越是焦虑就越容易急功近利,越是急功近利就越无法画出优秀的画作,到最后,不论是画技,还是名望,都会离他越来愈远。
而门采尔的建议看似辛苦,却反会使他更优秀。
好的闭环能够让你越走越轻松,而坏的闭环只会让你光卖力气,离目标越来越远。
比起勤奋,更重要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完善能力。
优秀的人总会更加优秀,平庸的人愈加平庸,就是因为聪明的人都在暗自锻炼正向闭环能力。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说:“好习惯让你实现‘较高层次的自我’的愿望,而坏习惯是由‘较低层次的自我’控制的,阻碍前者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