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二十,儿子低着头边换鞋边说:妈妈十一我想跟几个同学单独出去旅游。
目送儿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我的心里有些许说不出的失落。
面对渐渐长大的孩子,我常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前几天有幸听一位老师讲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讲座,受益匪浅。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常常感到困惑:小时候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学习那么好,而我的孩子总是让我不省心,惹我生气?
那么,我们是否仔细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变这样?我们认为的“听话”,其实不过是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所以,如果孩子没有顺着我们的方向去走,我们便开始生气,对孩子指责,批评。殊不知,这种焦躁的情绪正在影响着孩子。
就在刚刚过去的上个星期天,因为一点小事,在大庭广众之下我和儿子爆发了一场战火硝烟。看着以前温顺听话的孩子在众多长辈面前冲我怒目圆睁的大声喊叫,我全身的血液一下子冲向头顶,扔掉手中的东西一巴掌拍在他背上,用超过他十倍的声音歇斯底里的盖过了他……看着他的眼泪夺眶而出,然后跟我道歉,我愤怒的内心突然有些愧疚……
仔细想想,那天我之所以会发怒会烦躁,是因为我的孩子没有按照我的方向去走。看着同行的表妹家上幼儿园的儿子兴高采烈的在前面奔跑,我觉得儿子也应该和他们一样快乐,可是我忘了年龄的差别。一路上我总是在对比,看着人家的孩子像个快乐的小鸟,而我的孩子却是闷闷不乐,我就开始暗自烦躁。下车后儿子的表现瞬间引燃了我内心早已埋伏的怒火……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拿人家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做对比,却忘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成长的方向,却忘了:注意力的方向决定了注意力的成果。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三观来源于父母思想的传承,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如果下班回家总是躺在沙发上抱着手机抱怨上班累,孩子就会认为上班是件辛苦的事情,长大还是不要上班了;如果背后总是轻视领导无视师长,孩子就会无视权威,无视长辈;如果总是指责孩子无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暴自弃。语言比行为更有杀伤力。给予孩子肯定的力量。
做父母是一场恒久而弥新的修行。我们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托付给父母,自己却有时间和朋友喝酒唱歌,休闲逛街,忽略了陪伴的意义。孩子的成长从来不等我们,给孩子多一些的陪伴,让自己少些遗憾。
生活中我们不用给孩子讲大道理,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真理和教育。试着改变。当观念和行为发生改变时,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