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对于我女儿,一个九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小女生来讲,似乎遥远了些,但也并非触不可及,因为,对一个小屁孩儿来讲,根本不存在异想天开,理想越丰满,现实越有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人生是可以有无限可能的,说不定哪一个触动就把那一份高尚给点燃了!
昨天中午饭后,意外地,女儿跟我谈起关于考大学的问题。 “老爸,考大学的时候如果没有考上自己中意的学校,怎么办?需不需要重新再考呢?”女儿发问。 “不需要重新再考的,录取系统会把你调到下一个填报志愿。”我答道。 “哦,我还以为会发生冲突呢!”女儿有点释惑的样子。
我再进一步普及说:高考的时间是全国统一的,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填报情况,每所学校都划定不同的录取分数线。而每个考生会在得知考分后,对自己中意的学校及专业,参考目标学校往年的分数线等因素进行志愿填报。相对来说,名校好专业分数是高的,比如北京大学要高于山东大学。 “我将来要报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看来还不能掉以轻心啊!” 女儿的这句话一下子把我给点亮了。心中窃喜:“中央音乐学院,嗯,这小姑娘有格调!
“那你要读的是什么专业呢?是小提琴吗?”我按捺住心中的喜悦说。
“不,是声乐!不过,要是能在六年级考出小提琴十级也可以考虑。”女儿又补充道。 “那你为啥优先选声乐呢?”我不解地问。
女儿给我讲起她在学校合唱团的事儿来。有一天,他们共十个同学被老师选中去录音棚录音了,作为示范,便于整个团跟着练习和演出时的表演。 我接茬说:“是不是这件事给了你很大的自信呢?
“对对,是的。”女儿答道。“中央音乐学院有合唱团吗?” “当然有了,而且是国内外顶级的呢?听说那里的青年合唱团就很棒。” “那我就坚定报这个啦!”女儿兴奋地说。“将来毕业后加入一个好的合唱团或者乐团,可以到处参加演出,满世界飞!”女儿手舞足蹈的样子,脸上写满了自信。 “那就加油吧!能飞到维也纳才好呢!”我鼓励道。
理想和梦想这个字眼对每个人来讲都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它的真正含义却没有多少人刻意去追究,那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普世的认同。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美好的想象和希望。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发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是的,我们国家有“中国梦”,是一个国家的远大的奋斗目标。对于每个人呢,也应有其抱负和理想。通俗地讲,就是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要收获一种怎样的人生。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来的并非那么容易。如果我们把理想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从种子的培育、发芽,再到生长和长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下面就以我的女儿为例,来疏通一下这个理想制造的过程。 首先是种子的培育。什么样的种子决定了什么样的长成,种子的品质是理想成长的源头,若是优良的品质,必须有对未来的不懈追求,这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对于人,这个有生命、有思想的物种来说,其理想这颗种子是如何培育,而又如何自我生发的呢?以目标为导向,咱就拿我女儿的“我要满世界飞”这个理想说事吧。 0岁之前:音乐胎教。音乐,本身是属于治愈系的,让孕期的妈妈听音乐,心情自然舒畅,这份舒畅通过脐带输到小东西体内,让“肚子里的那个它”在“未成人”就能感知“外面的世界”如音符之美妙;感知即将开始的人生也如乐章而精彩绝伦。
0到3岁:听儿歌,听高雅音乐。在家里听,在幼儿园听,在路上还要听。再加一个喜欢音乐的爸爸,对了,这里说的喜欢是真喜欢,而不是叶公好龙,不是说说看看而已,而要实实在在的大声唱出来,表演出来。
这样以来,女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给她的音乐启蒙创设一个环境,为这颗种子的培育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但又是看似无意识的土壤,为其能够成为优良品种埋下可能性。
3岁到6岁:兴趣的培养。我和妻子通过尝试引导来发现,鼓励女儿多参与幼儿园里的文艺活动,大胆的跳起来,大声的唱出来,从“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开始;尝试报考歌舞类的兴趣特长班,可以是幼儿园内部的,也可以是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让她多参与演出表现,增强自信,强化认知。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发现和培育。通过大浪淘沙,发现她的特长优势也恰恰就在此,那就开始刻意练习吧!
6岁到12岁:梦想发芽并茁壮成长。在这个阶段要刻意练习,强化训练,增强记忆,发展素质。当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理念似乎是更加大行其道起来,连同文化课辅导、特长素质提升,一个孩子,辗转于五六个学习班,纯属正常。但这种存在并非合理,忙于赶场的孩子往往在这不该忙碌的年龄疲于应付,迷失自己;更何况,这个年龄的他们应是天真无邪的,应是到处“狼窜”疯玩的,我们家长不能违背天性啊!
所以,在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和基本学业的基础上,必须学会做“减法”了,把兴趣班聚焦于“酷爱”和具有挖掘潜力的项目上来;另外,还得学会打组合拳,有效利用起校内的素质发展平台,如兴趣类社团、夏令营等。校外再报相应的学习班加以强化,综合校内校外协同发展。
经过做减法,去伪存真,校外的特长班只剩下小提琴和声乐两个。把每次上课和每日的练习当作必修课,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女儿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自发报名,通过选拔加入了校合唱团。由于本合唱团是全校老牌的学生社团,在整个济南市都闻名遐迩,所以就有机会参加区、市级省级的演出。在演出的训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认知。由于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所以就能够欢乐地,认真地参加训练,完成任务,不断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加之年龄的增长和老师、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支持,这颗种子便有了发芽的自动力,由内而外。为自我生长的迸发提供了条件。
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身体素质的锻炼。女儿文静的外表下有一颗好动的心。这不得不说又与她有一个爱好运动的爸爸有直接的影响。女儿打小开始,我就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带她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甚至是简单的打闹。这样,在保证渐至中年的我没有发福的同时,还培养了女儿爱好运动的好习惯,身体素质自然没的说。于是乎,女儿在三年级下学期被选到学校田径队参加训练。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小时的魔鬼训练,使其健康了体魄,充沛了精力,神清气爽。也就为平日的学习、特长练习提供了身体保障。
如此以来,女儿学习与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良性循环起来。这就是生长的正确姿势。有了正确的生长姿势,事半功倍,自然生发,为今后的精准发力打下基础,为理想的小船儿成功顺利达到彼岸创设可能。那“满世界飞”这个平常而又高尚的理想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了。
就事物的发展来讲,还有比自然而然美妙的吗?还有比水到渠成令人欣喜的吗?是自然的获得,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爹,只需生命体本身的自然生发,朝着自己想要的样子,面向未来!
这就是梦想的制造,是一个进行时,它基于生命和外界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因为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生命才会更加有意思,更加的美妙如花。
写到这儿,才发现“满世界飞”并不是一个平凡的认定,它基于生命一种自然向外的生长,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自我不断探索和发现。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是关乎诗和远方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