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A又被吐槽了。
因为他去逛街,又买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我们问他原因,他说遇到商家在搞活动,当时忍不住去看看,最后自己被说动,就买了。买了之后,发现自己又不缺。
听完他说,想想自己生活里也常常遇到这种事情。比如说,买书,到书店逛的时候,常会遇见限时销售,还打折的书,上面一般都会有一些有名的作家的推荐,一些读者的反馈。常常因为觉得读者的评价很好,又打折,还限时。想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于是自动掏出腰包。
生活里还有很多这种例子。那你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心理学中将这样的心理称为“顺从心理”。它有6个显著特点,深深影响着我们。
一,互惠互利
为什么总是会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为我们会产生“负债感”,它会让你有很大的压力。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记得去剪头发的时候,那家发廊为客人提供了茶饮,还有糖果。剪头发的师傅也是和善有加,和你聊天。但是这时候要注意一点,他在和你聊天的时候会给你推荐做发型,因为你之前享受了他们的很好的服务,心里有“负债感”,你答应的几率会更高。
有一种叫“拒绝—退让”的策略,你想让别人答应你的请求,你可以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极有可能被拒绝的请求,然后当你被拒绝之后,退而求其次再提出一个小的,你真正感兴趣的。它的基础是人们的物质利己主义,即:你看我都让步了,按照互惠原理,你是不是也应该让步。
这用于砍价,往往成功的几率更大。就是先杀价很大,甚至对半砍,然后商家会慢慢的把价格往上抬。
二,承诺和一致
通常我们喜欢被看作是表里如一的人,所以一旦做出决定,或者选择某种立场,就会使我们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
这些压力使我们要求自己言行必须保持一致,因此,会采取某种方式去证明它。
它导致我们会欺骗自己,容易让我们的想法与行动相违背。所以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就更容易顺从于人。
三,社会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决定什么是正确的时候,这样的心理是认为多数人采取的行动是正确的,会少犯错误。
这是优点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很多牟利者利用这一点去伪造社会认同,制造一种大多数人都在以他们希望的方式行动的假象。
获得社会认同主要是有两个途径:互相观察,依靠他人的行为以消除自己的不确定性。还有是相似性,看到他人与我们的行为相似,内心就不会慌张。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随波逐流的原因,缺乏独立的思考,人云亦云。
四,喜好
它分为五点
1 外表的吸引力:这里最想说的就是“光环效应”,通俗的来说就是这个人长得好看,我们往往更加会顺从。
2 相似性:人更容易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3 称赞:我们会发现,会称赞别人的人人际关系会更好。我们获得称赞的时候,更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
4 接触与合作:人是喜欢熟悉的东西,而熟悉会导致喜爱。
5 关联:无论好事坏事与我们沾上边,都会影响我们的形象
如莎翁言:人们不爱听坏消息,所以往往憎恨那些带来噩耗的人。
五,权威
我们一出生就被告知:我们要服从权威,反抗是错误的。从小时候的父母,大一点到学校要服从老师,甚至从我们古代文化中就有体现---奴隶制到贵族皇权。
这回使人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虽然有时候权威讲的话并没有什么道理,但是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相信。
六,短缺
失去在人们的决策中相当的重要,害怕失去某种东西比得到同等价值的东西更能激励人。所以当某种东西变得短缺的时候不仅我们更想得到它,而且如果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这种渴望得到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
所以像开头提到的卖书策略就是:有名的作家-----权威,读者的评价----社会认同,打折------互惠,限时销售,到什么时间有涨价-----短缺。当这几个元素同时出现的时候往往能捕捉到很多人的顺从心理,于是你就买了。
虽然有时候,对于某个人某件事的判断,并没有考虑到相关的信息,而是更容易看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尽管依赖这一条孤立的信息做出愚蠢,后悔的决策。但是,身处于忙碌社会,为获取更有效更多的信息,节约时间不得不走这条捷径。
参考《影响力》\ 作者Robert B. Cialdini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