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毕业前的那一个星期是我高中三年来过得最舒服的几天,我既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去,又不用受那里的管制。所有老师都在叮嘱我们注意放松。尽管心里仍然压着巨石,但这一次,所有人都在支持你。
那几天很闲啊,每天去学校跑一遭,班里几乎没人。然后就是自由活动,想干啥干啥。我记得有一天我去了图书馆,往回走的时候碰到好几拨同学去网吧。以后也很难得了吧,像现在这样一起玩儿。
就在距高考还有十周的时候,学校开始举行周考和周练。简单来说就是不断的考试和不断的讲评。现在想来,那段日子之所以令人怀念,就是因为大家都在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每天都可以看得到自己的进步。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逐渐开始感觉到我自己的局限和能力的边界。不再去制定不可思议的目标,我所规划的一切都可以完成,尽管费点力气,但不足以让我心生厌倦。
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养成,我开始对未来有了一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想法。开始把一切都不放在心上,没有什么对我来说是必须的。也越来越厌恶所谓的速成和效率,可能也是因为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在追寻却一直没触摸到的缘故,让我对他们失去了兴趣。
我也慢慢的发现,一件事情可以做好,凭的不是几周几个月的高效率。而是几年十几年的正常的努力,有句话讲得好。苟有恒,何必三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数学老师为了鼓励我们,曾讲过这样一番话,她说高三的最后一段时间,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你坚持,不管你的心智还是成绩,都会慢慢进步的。现在想来得确如此,高三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现在想来当时也是很轻松的,每天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因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对结果也没有多么强的执念。只是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水到渠成。
昏昏欲睡的化学课,紧张的物理课,轻松的语文课,随意的英语课,焦躁的数学课,还有我唯一感兴趣的生物课。接连不断的课程是每天的主旋律,直到这时,老师们对这些课程的规划才算得上是人性化,即使空下,也绝不会蛮横的填满,而是让我们上自习。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了初中班主任说的话并非虚言。她是语文老师,每当我们对繁重的语文作业唉声叹气的时候,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现在打好基础,高中就不用学语文了,到时候的语文课就是你们上理科课上累了歇息的时间。
当时哪能听得进去,以为又是她骗我们写作业编的理由。现在想来,确实如此。
2
说起语文课和语文老师,实在是有很多值得吐槽。但她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足以掩盖一些小毛病。她特别的负责,这放在高中这种教学环境实在难得。我们这个地区的教师界有这样一种风气,或者说全国的教师界都有这样的风气。教学绝对可以做到认真负责,但对于学生的教育,则是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这种态度作为学生的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有懂事的就有不懂事的,老师管教他为他好,他还以为是害他,说不定还会报复。这就犯不上了。但她呢,即使到了最后那几天,当别的老师已经不管上课睡觉的那拨学生时,在她的课上,她绝对会不厌其烦的一个一个叫起来。
和学生一起努力到最后一天,她以她的方式实现了这句诺言。
可语文课实在无聊啊,我记得高一讲《鸿门宴》,她一会儿刘邦一会儿刘备,弄得我实在不想听。就找来闲书乱翻,每当我这样做,她总会把我拎起来回答问题,不管多少次。这很让人感动,所以以后不管语文课多么无聊,我都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给她捧场。
当我坐到靠窗的那一边,并且恰巧有风,我就会把窗子开到最大,微风,刚好能把窗帘轻轻掀起来,靠在椅子上,晒着太阳,惬意的听一节语文课。少有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