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精彩片段分享(32)
分享者:苏格垫底
感悟作品:《月亮与六便士》
我那个很有思想、读过很多书的女同事告诉我,不要去看《月亮与六便士》,我问为什么,答曰作者有很强的大男子主义。
我一想,觉得她说得没有多少道理,她这是典型的小马过河思维,河的深浅只有小马自己说了算,老牛和松鼠都不能替代。况且我本身就是个男人,大男子主义于我,肯定没有女士感受得那样强烈,那么反感。想想也是,如果仅仅靠趾高气扬就能获得想要的东西,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女同事的这一论断却一直影响着我,以致于我在读该书时,竟采用了男女关系的视角,常常神经质般地搜索任何可能出现的对女士不友好的言语,你还别说,还真不少。女同事的判断是对的,这里面确实充斥着很强的男人本位思想。
邻居发哥个子很高,经常和我聊天,看得出来,他多少也有点大男子主义。他对《周易》一知半解,但却固执地认为男人就是乾卦,女人就是坤卦,男人是天,女人是地,男人主导,女人臣服。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竟也有这样的思想。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的人,他生活中遇到过三个女性,对每一位女性都采取了漠然视之的态度,把她们当成了生命中的过客,甚至是情欲发泄的工具,从这个角度上看,他的确是大男子主义的典型代表。
但是思特里克兰德不仅对女人漠然视之,他对所有人都漠然视之,对他自己也一样,他满足于极低的生活需求,甚至对自己的生命也不屑一顾,死亡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它,对他来说,他活在当下,活在脱离了躯壳的灵魂里。
有人说,对死亡的恐惧是所有哲学的起点。但一旦一个人超越了死亡,他一定会走向艺术,因为只有在艺术的领域内,人才能实现对物身的超越,达到最为恣意的状态。
黑格尔是哲学家,按照他严密的逻辑推演,他论证到,只有在艺术的领域,绝对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与自身的统一,达到自在而自为的存在。台湾学者陈鼓应在解析庄子时,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他让我们用艺术的眼光而非哲学的视角来看待庄子。诚哉,斯言,灵魂只有超越具体的物象和思辩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但毛姆毕竟是西方作家,他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虽然精神上获得了自由,但这种自由却是贫瘠的、瘦弱的,而非富态的、禅意的,所以与庄子相比,他是可敬的,却非可爱的。
如果他能懂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何必非要孜孜于一方孤岛,对所有人都避而不见呢?《世说新语》里记载,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皆把纵任当成了放达,以致于常常搞一些裸奔式的行为艺术,乐广就笑他们说:“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哈哈,如此看来,毛姆和思特里克兰德不也是王平子?
看到自由与枷锁的冲突固然是好,但要实现自由与枷锁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圣手。
风筝想极力挣脱绳子以期飞向更遥远的天空,但它可能忘了绳子才是它得以高飞的理由。
以上是我看《月亮与六便士》乱想到的,痴人呓语,大家不要太过当真。
附:《月亮与六便士》美句摘选。
1.有人说苦难会让人高风亮节,其实不然,有时幸福的生活才会让人的情操变得高尚,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苦大仇深。
2.美是一种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东西,艺术家的灵魂只有经过洗礼后,才能从混沌的世界里锻造出来。
3.所有人都喜欢权力,如果你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或是叫他们悲天悯人,或是叫他们惴惴不安,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吗?
4.在我看来,一旦涉及爱情,若是还考虑自尊,那只能说明你最爱的人其实是的自己。
5.爱情会让人缺乏自信。
6.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太无情了。人活在世上,没人知道是为什么,我们死后,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去了哪里。我们必须卑微地活着,我们必须从安静中找到美。我们必须低调地走完一生,免得命运注意到我们。还有,让我们从简单、无知之人的身上寻找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胜过我们所有的知识。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小小角落里的生活,像他们一样谦恭温顺。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7.要是你伤害一个人,那就伤得深点,这样才能有时间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
8.我觉得有些人天生就不属于他们出生的地方。
名著精彩片段分享(33)
分享人:仲维宇
分享片断: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真实”。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尊重”。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
如今,我称之为
“成熟”。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
由此我得以平静。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自信”。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
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
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韵律。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单纯”。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
“自爱”。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总想着要永远正确,
不犯错误。
我今天明白了,这叫做
“谦逊”。
—选自卓别林《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作者简介:
查理·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国著名的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他一生拍过多部著名的喜剧,给世界电影史书写下辉煌的一笔,曾获得国际和平奖。
英国女王曾于1975年授予已经86岁的卓别林爵士封号。1977年12月25日圣诞节早上,卓别林在其家中睡眠时安然去世,享年88岁。
阅读个人心得:
这是电影史上最有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他七十岁生日当天为他自己写的。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就觉得很印心,惊叹于他贴近生活,入木三分的哲理。
这首诗中写到的“真实”:如果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说话,做人,那么生活将变得困难重重,痛苦烦恼接踵而至。
本心来自于放下自己的诸多思虑,而去唤醒自己心灵的力量。
这其中:接受一切;承认自己的好与坏;远离一切不是本真的东西;只做让自己喜欢的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通过卓别林这首著名的诗歌让我们真正懂得了该如何去做人,去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该面对的事物。
名著精彩片段分享(34)
分享人:茶茶说道
分享片段:
这两个人坐在离他不远的桌子旁,年轻一点儿的三十岁上下,长相讨喜,明显是个美国人。然而让这个小个子侦探感兴趣的却是他的同伴。
这个男人有六七十岁,从远处看,俨然一副慈善家的和善面孔,有点秃顶,圆圆的额头,微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假牙——这些都展示了他随和的性格。只是那双小眼睛露了馅儿——眼窝深陷,眼神十分狡诈。还不止这些。他跟他年轻的同伴说话时,扫了一眼房间,瞪了波洛片刻,就在这一瞬间,脸上流露出一种奇怪的恶毒神情,透着不自然的紧张。
随后,他站起身。
“结账去,赫克托。”他说。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柔软中含有古怪和危险的意味。
——选自《东方快车谋杀案 》
🧚♀️作者简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1]),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2]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
她因创作侦探小说的成就,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文学会的会员,后被英国女王授予”侦探女王”的桂冠。197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下她最后的一部小说《幕》。1976年1月12日,她在英国沃林福特去世,享年85岁。[4]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而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作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其著作曾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每部侦探小说都是心理学在文学上的巧妙运用。她笔下的波洛的头脑里有无数“灰色细胞”,“灰色细胞”就是这位矮个子侦探对每个人的心理到动作科学推理的因子。
波洛擅长从对方的服饰、举止、爱好、经历和人生观诸方面作综合分析,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波洛几乎没有与任何凶犯搏斗过,他总是慢吞吞很悠闲,像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猫观察一群嘻闹的老鼠,从中找到作案是哪一只“老鼠”,把它绳之以法。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波洛对12个旅客的心理活动作了推测,并了解了每个人历史,从中得出了杀死雷切特的正是12个人共同作的案,原来他们是要为无辜的孩子复仇。
个人感受:
作者是以侦探的视角去描写所看到的这个人物。有关这个人物的外形描述,动作细节和心理变化,确实很符合一个侦探对别人的观察和审视。
从随和的假牙到狡诈的眼神,从瞪波洛时的恶毒和紧张,从嗓音中的古怪和危险,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物身上绝对有故事,而且绝对不简单。
果不其然,他是一个知名命案的杀人凶手,即使他隐姓埋名,发家致富,可依旧逃脱不了被谋杀的命运。
作为一个在学习写故事的新手,我真的认为这本书里的人物描写都特别精彩。包括写一位公主的文字:
🥨例如:在一张小桌子旁边,笔挺地坐着一位他见所未见的丑到极点的老太太。那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丑陋,与其说令人厌恶,还不如说是令人不解。她腰板儿挺得很直,脖子上戴着一条硕大的珍珠项链,看着不像是真的。两只手戴满了戒指。貂皮大衣披在肩上,一顶小巧、珍贵的无檐丝绒帽和下面那张蜡黄的、癞蛤蟆似的脸极不相称。
她正在跟餐车服务员说话,声音清晰、礼貌,但透着一种专横。
“劳驾,请在我的房间放一瓶矿泉水和一大杯橙汁,晚餐我要炖鸡肉,不加盐——再要一点白煮鱼。”
️当我们写作时发现自己某一块比较缺失,可以多摘录一些好文章的精彩片段反复学习,模仿,总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