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始,再次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于是重启了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文章,为此还招募了和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伙伴们一起前行。
为了激励自己和大家,设置了发红包的机制,也是受之前写作经历的启发。我的公众号是2016年注册,当时在《得到》上认识了李笑来,听他分享了写作的主题,很认同他的观点,于是决定开始准备开始写作,注册了公众号。
2017年5月份我在公众号上发布了第一篇文章,后来和伙伴们一起写,差不多一周一篇,一直写到2018年底,直到母亲生病,实在无心持续,于是暂停了写作的事情。
那个一年多的时间,也是把写作的事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每周伊始,就开始考虑这一周写作的选题构思,直到成形发布出去。当时的平台还有关注的要求,我因此还鼓起勇气跑到同学群里请求关注。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心路历程:发了好多次红包,线上线下还结识了来自各行各业优秀的小伙伴,尤其佩服那位日更的伙伴。
23年12月决定重启写作的事情,决定先来个五年计划,每周一篇,一起写五年。年底听了罗胖的演讲和未来的目标,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格局小了,但先来个五年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十个月过去了,我每个作业日都能按时提交,甚至有时一周有两篇的更新,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复盘下来最关键的因素是自己的持续输入,尤其是六月份以来,当我开启了读写营,制定每天读书写作打卡的规则后,每周写一篇文章的问题从实质上得到解决。输入决定了输出,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这是每个写者的共识和体悟。
这十个月更新的文章里,写王国维的那篇是第一篇阅读量过百的文章。《安康之行后记》的阅读量接近一千,写蔡志忠的两篇阅读量都超过了一千,其中第一篇短时间内阅读量就达到了两千多。
总结这几篇阅读量高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文章的标题自带了流量,其实我自身并不认为这几篇是写的最好的。比如我认为《安康之行》比《安康之行后记》写的要好,《论语七讲》读后感要比蔡志忠(二)写的好。
上周写沙白的那篇更是阅读量,阅读量是最高的那个超过了一万,一天之内就达到了8千多,也就是说平均每秒都有人阅读。
这个阅读量给我带来更多的是不安,本来已经作为自己对这件事的一个完结,无意间蹭了热点。不安的原因是自己并不高级的文字和表达被这么多人看到,慢慢来、厚积薄发更适合我。
当然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持续提高自己,尽量不辜负每个人在我的文章上花费的时间。
总结下来,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来并不难,比如读书、写作、用自己所学去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