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另一个自己时,不要奇怪,也不要惊愕,那是平行宇宙中另一个你。
这时,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每个你都是你,但不是唯一的你,你有很多分身。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低成本但很烧脑的电影,是影视化的“薛定谔的猫”,也就是把著名的物理学谜题“薛定谔的猫”搬到了银幕上。
整部影片只花了5万美元,连大牌明星片酬的零头都不够。“寡姐”斯嘉丽·约翰逊拍《黑寡妇》的片酬是1500万美元。
就连第一次出演漫威电影《惊奇队长》的布丽·拉尔森也有500万美元的片酬,是“首次现身荧幕的漫威英雄”的最高片酬。
要知道,“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接拍第一部《钢铁侠》时,片酬才50万美元。
《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用这么少的钱,拍出了电影世界里非常另类的作品,豆瓣得分8.5分,排名TOP229。反观《惊奇队长》,豆瓣得分6.9,没有进入TOP250榜单。
8个演员,一个场景,拍了5天,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自编自导的第一部长片,就惊异了世界。影片拍得很随性,台词很大程度上是即兴创作。
影片的开头有些拖沓,大约10分钟后,情节慢慢展开,你会和置身那所房子中的8人一样充满好奇、满头问号,想寻求答案。
随着另一所房子的发现,不断有人离开又返回,就产生了最后电影呈现的结果:房子已经不是最初的房子,房间里的人也不再是最初的那些人,虽然房子是一样的,人的外形也一样,但一切都改变了。这一切都发生在米勒彗星滑过夜空之后。
故事的基本框架很简单,8位朋友在举行一个小型聚会,彗星滑过夜空后,一切都变了,有的人手机屏幕无缘无故地碎裂,没有通讯信号,也没有宽带网。电也停了,只能用家中自备发电机维持照明。
彗星米勒滑过夜空后,整个世界变成了量子态,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你既在这所房子里,又在另一所房子里。有无数个你,也有无数所房子,外形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差别。
他们用来标记自己所处房子的那个盒子里放着乒乓球拍、订书机、玩具熊……种种不同的东西,说明好多相同的他们都曾试图努力确定自己的坐标。但后来不同房子里的人产生了交叉,因为每一次有人离开再回来,可能不是回到他离开的房子,而是另一所房子。
影片的最后,8人中的美女艾米通过对他们随即掷骰子写在照片背后的数字的记录,发现了真相。她不想待在这样的一个房间里,被动的被命运左右,她选择了走出房子,靠近另一所房子,那里面同样有一个艾米,也就是她自己。
她走了好几所房子,里面有外形一样但实质不一样的艾米,她选择了成为其中一个,因为那所房子里的人看着一点也不惶恐,完全是正常状态的餐后闲聊状态,神情放松。
她用东西打碎了外面的车窗玻璃,吸引房间里的人的注意,引得房间里的人出来查看。她伺机将出来查看的长得跟她一样的另一个艾米打晕,顶替进入了那个房间。
影片颇为惊悚的一幕是,被打晕的那个艾米浑身是血地爬回到了洗手间,恰巧被顶替者碰到,再次被打晕抑或打死放进了浴缸里。
接下来的情节是,顶替者不知为何晕倒了,陷入一片黑暗。她醒来时已是清晨,去洗手间,里面另一个女士刚冲完淋浴出来。这说明鱼缸里没有那个被打晕或者打死的艾米。
顶替者艾米走出了房间,看到男朋友凯文。凯文问她好些了没有,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显示的是艾米的来电,而艾米就站在他面前,手中没有手机。
这一刻诡异而惊悚,凯文说:奇怪,你给我打的电话。他接起来,电话中传来艾米的声音,述说着什么,而站在他面前的艾米则用惊异、狠厉的眼神看着他。
影片就此戛然而止,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无数种可能。影片中8人中的一个懂量子力学的人曾计算过可变量,结果是:5038848个。可以理解为,那夜之后的这个世界,是5038848种可能里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