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年1月18日 文|茹云
一部来自日本作家狩野未希的佳作《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读过此书有没有惊醒你的大脑尼?
本书章节共29章,第二次读日本作家的书。感觉日本人(亚洲人)的思维可谓缜密细腻,此书的详解,恐怕会让人没读到一半就要昏昏欲睡了。
如果你想进去看看读者如何解读精英们都在用的这样的“一堂课”,不妨耐心读下去。
趣味点一:“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吗”
开会、讨论、学术报告都离不开每个人的意见出发点。可惜,每次开会我们总是怕说。怕自己说的不到位,老板批评;怕自己说的离谱,成为笑柄;干脆我们就没有任何意见,人与亦云。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意见提出的时候,你在想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趣味点二“你会提问题吗,有建设性意见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不管问题的繁复还是简单,总要解答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再遇到问题时,我们是先找原因还是先提出问题出在哪?例如:今天有重要会议安排,但领导又要接待重要客户让你安排日程,可是业务部门又需要你配合发各种数据报告。你有些手脚忙乱,虽然最终完成,但第二天的结果却出乎意料的糟糕。原来,在接待来访客户时,忘记重要飞机票的返程订购。还有业务的数据包没有检查,后来才发现是空邮件包。如此的错误,简直就是致命的一击。先不讨论如何解决。先问问题到底出在哪?提出问题,再找原因,可能会有更多的启示和警醒。
例二,会议报告中,总是有人发言大家有问题吗?你们认为决策可以执行?这个办法行的通?我们订单和计划表有问题?
很多围桌的同事,都是认真的样子的在听,提问题时,无动于衷。
趣味点三:“你有批判性思考吗”
批判性,怎么解读?“批判性”源自希腊文“kritikos”, 是指富于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还有敏锐智慧的回顾性反思。 在哲学中也叫“斗争性” 即对现实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
一种质疑的态度,可能是别人也是自己的思考问题。
而批评性思考,作者给了很好的释义:简而言之,就是“扎实并独立的思考方法”。批判性思考并不是自以为是,而是为了提出全面的“独立答案”或“意见”所必须具备的技巧。
针对我们个人的思考方式,这个批判我是非常接受,因为之前的大脑活动在工作中没有形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回顾第一,我们不会表达意见。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而在思考之前,我们是否全部内容理解,非常关键。
所以,一次深度的理解是必要的思考前奏。
回顾第二,我们没有提问题或者不会提问题。源于我们没有思考的根据。说明根据是让意见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步。
既然要提出问题,就是反应自己的意愿和建议。建设性和可靠性的意见可能出现。
狩野未希在书中到:说明“意见”之前,一边画线一边面对文字,也会减少轻率地说出“反对(或赞成)”,从而降低他人对自己的信赖这种现象。若能够通过列表或画线明确问题点,后面只剩下为了消除疑问的全面检查并提问。
当我们也意识到自己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时,很多问题都是掩埋其中。
书中作者的方法值得借鉴:
先理解,再理解
任何事总是先找根据
提出好问题,不是反驳对方
用批判性思考,区分事实与意见
面对可能是事实的事,进一步思考
之所以,批判自己的“自我思维”,很多时候,我总是存在“幻觉”和自我良好的肯定。缺乏的是一种严谨的思考方式。在工作中造成一定的弯路。
批判性思考,是一种习惯。是对自己当前的思考问题一种检阅。也是对事情的经过有进一步判断和应变能力。因为常规的做法已经不在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更多是暴露问题根本没有看透,忽视很多的细节。
其实,在书中作者给出5W1H,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法,在前面的基本提高思考的维度的书中都有提到,我们大脑做好一个怎样的“开始”和“运行”。
而这些被作者详细分解的好方法,是要用到实际的“你”的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看了一本好书,有触感,更多的是实际的行动和应用。
但有一点你还需思考:它存在问题吗?它的方法就一定合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