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基于《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进行的总结归纳,旨在帮你达到一分掌握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的效果。
先来说说我为什么对番茄工作法感兴趣吧。
第一,我经常被事情牵着走。我发现当一大堆事情被推到我的头上时,我感觉手忙脚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其中有我不想完成的事情,心里默默喊着“我拒绝....."但还是要去做。
那么既然无论如何都要做,何不主动一点呢?番茄工作法里面的“今日待办”表格帮我把“必须做”变成了“我要做”。这种主动迎难而上的方法,有助于改变我对完成任务的态度,也增强了我的办事效率。
第二,我难以调整情绪。我经常因为上一件事情做得不够完美,而无法投身到下一件事情里,这种遗憾又失落的情绪严重干扰了我接下来的工作,也无助于已经做完的事情。时间表让我从这种纠结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快速投入到心的工作。
第三,我的头脑经常被各种想法占据。我在学习的时候,经常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学习时间越长,脑海里无端冒出来的想法就越多,这些无意识的念头让我的学习效率很低。经常造成一种只是“我以为自己很努力”的假象。
第四,我是拖延症晚期。很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我就一直推到这件事情的deadline才开始做,那这件事情的最终效果可想而知。番茄工作法让我在deadline到来之前,放置了一个我自己的deadline,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不再因为有件事情没做而不踏实。
美国统计学家威廉·爱德华戴明创立了戴明循环,也称品质管理循环或PDCA循环。它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周期流程,可以用于对其他流程进行改进。
番茄工作法也是以此为核心。
在每天早晨确定要做哪些工作,跟踪什么。然后贯穿全天的是跟踪事件,在表格画叉号、撇号、减号等。
在每天结束时,将当天的跟踪数据,与近几天的数据以及事先的期望值进行比较。
最后问问自己,有没有努力完成早晨在“今日待办”表格上承诺的活动?然后想想如何改善明天的流程。
每天重复这个循环,对流程进行改进。
如图所示,你需要一个计时器和三张纸:
活动清单:列出最近要进行的活动,随想随填,不用排序。同一张“活动清单”表格可以用很多天,增加新的活动,划掉已经完成的。(这里推荐使用手机APP“奇妙清单”,用法简单易懂,把长期计划放在这里)
今日待办:填写日期,从活动清单里拽出一部分任务,也就是打算在今天进行的活动,每天早上这张表格要换成新的。注意列表时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第一个安排,最好给自己设定deadline。(这里推荐使用手机APP“一天”,比较简洁,随时随地记录,把每天的计划放在这里)
记录:记录所采样的流程指标,以便对流程进行改进。(推荐使用苹果手机自带的pages,可采的形式多样,随手记录很方便)
接下来,你需要完成上述任务,也就是番茄工作法最核心的25分钟制:
这种工作方法好处在于,这25分钟无论发生了什么,都阻止不了你完成当下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保持着25分钟不存任何一丝杂念,保持绝对性的专注。
但如果你觉得25分钟的时间太长,经常遇到中断,可以考虑调整番茄钟的长度。同样,如果你觉得25分钟时间太短,你的专注力远在25分钟之上,那么可以考虑延长这个时间。但周期越长,休息的次数就越少,那么相应的就应该把休息时间延长。
关于工作25分钟番茄工作法,你可能很早就听说过,但书上说这个时间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作支撑。不过早些年很流行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倒是有科学依据,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和番茄工作法结合使用。
你可能在实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内部中断:
症状:在25分钟内突然冒出了别的想法。
解决办法:重要的事情标记好时间并强迫中断; 不重要的记录下来马上恢复工作状态。
外部中断:
症状:在专注做事的时候被外界的事情打扰。
解决办法:重要的事情强迫中断;不重要的事情,告诉别人自己在番茄钟内,勿打扰。
预估错误:
症状:列出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精力办成
解决办法:在“记录”表格中写明,防止以后再次出现此类错误,并把“今日待做”移到明天。(“一天”这个APP有这项功能)
我是Anitaan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