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主题营:精读主题营打卡失败了,我还是资深潜水员,打完卡后,便再也没有怎么看过群消息,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把时间分给它。
十天一本书打卡完成了,面对4000-6000字的逐字稿,最终我还是没有做好它,有过打算,却最终连写的勇气都没有。
想法再好,计划再清晰,可是做不到,也只是空想了一场。
看着群里的老铁热情高涨的投出逐字稿,最终心里还是过不去那个坎,即使再追求完美,于是还是选择输出这篇记录稿。
第一天
【01】
知道格局和视野,是通过听分享课程才知道,刚开始听到这两个词语时,其实不以为然,并没有多大的触动与认识,因为当时的意识,对这两个词的认识连触动的程度都算不上,如果用比喻的话,还只是井底之蛙眼中的世界。
而实际中认识到格局和视野的不够用,是因为环境的切换,让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井底之蛙。
只是以自身的世界为全世界,以为自己已经快成长到顶端了,可是当从已经习惯的环境中切换到新的环境中,认识到原来其实真实的世界还有这么多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业,五彩缤纷。
每个不同事物中其实还有很多学习的东西,而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还只是自己所处的狭窄的世界。
想起《跃迁》书中古典老师爸妈所提到的,为啥有些人明明无所事事的样子却可以通过投资赚取千万,而那些努力勤奋的人却仍可能在温饱边缘挣扎,这就是认知层次的问题。
【02】
有句话说,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了太多道理而没有改变的自己,对于那些让自己认同的,或者热血沸腾的话,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因为我怕那又只是自己的三分钟热度,一时兴起而不了了之。
但是心里渴望改变的加强,也越来越认识到认知对于格局和视野的重要性,而格局和视野对于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所以选择开启《跃迁》。
【03】
在今天看完的推荐序言后,自己思考了一下,觉得有几点是可以值得自己实践的,它们不是只是道理。
001 联机学习是当代的趋势
002 “见自己”,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的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003 战略眼光
004 极致、重复、专注、主动
005 向领域的牛人请教聊天,花钱也值得
006 以投资的心态。投资行为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需要取得回报,并且最好是成倍的回报。
第二天
001外包
随着时代与科技文明的发展,外包也不断得到进化,我们的大脑是有限的,特别是当下这个物质泛滥的时代,就像书中说的,处处有机会,其实就是处处没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外包,让我们的大脑聚焦最重要的能力,才能有实现跃迁的可能。
002时代溺水者
注意力迷失、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不理解系统协作固守单打独斗是时代的溺水者,很不幸三者全部中招
003手机
手机很早就成为了我纠结的问题,因为低头族真的不仅让我浪费了时间,也让情感也变得生疏,让我的自控力也变得很差。但是不玩手机,好像当下很多事情都离不开手机。看外包这一小点的时候,恰好看到门口走过一个人正拿着手机低头看着走过去,旁边是他妻子和孩子。
我突然觉得,手机其实是当下一个外包的工具之一,手机的用法有很多种,手机有害,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时代工具,我们所痛苦,是因为我们只是把它用于娱乐,而其实,真正走在时代前沿的,手机只是他们的帮手,而不是用来成为低头族的工具。
004走出舒适圈,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必要前提之一。
其实就当下的认知而言,走在时代前沿的人,都是敢于尝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有勇气,积极主动。而其实回想过去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时惰性,并且缺乏持续性,所以最终就不了了之,所以也没有改变。
005 能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确实,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资源稀缺的时代了,去记忆知识已经无法适应学习知识的要求。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空间和工具可以储存知识,知道知识在哪,随时调取会更高效。
第三天
001 反人性
反人性一词在今天的阅读中多次出现,会让人联想到反人类,会让人有种莫名的好奇,而最后理解的反人性,是指与我们人本能相违背的事情,如当下浮躁成为常态,而浮躁中的某一种具体的情况已影响大众而你不被影响,就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
002 OODA循环
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ion)四个动作行动,争取后发而先制;这四个部分会不断往复,被称为OODA循环。会想到PDCA戴明循环,其实内心是没信心的,虽然想可能会想,但就是跟不上行动,加上现实与想象是有差距的,具体的实施以具体情况为主,最重要的是践行。
003 思维的惰性
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这种动作背后是思维的惰性。这种惰性让我们错失机会,死于舒适圈中。
004 焦虑循环:以焦虑开始,以焦虑结束
005 写作变现?社群运营?是否适合?真正能够做到的是什么?
写作变现,社群运营,是我参加写作培训课,是参加剽悍营的原因之一,算是。但是自己真的有仔细分析过吗?是跟着时代的大潮看着那些因此而小有成就的人而也想小有成就,还是真的想有一席之地?可是有分析过吗?文中举例很多,那些在这些领悟有成就的,都是之前有了不俗的积累的,我们在这个领域开始进入白热化才进入,真的有想清楚吗?心里是没底的,回想一下,大部分的想法都是如此做的,从一个想法浪到另一个想法,最后除了时间的流逝,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
面对这样的情况,找准占位,锁定头部优势,真的很有必要。
006 价值、值得,勿将就。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
第四天
001 死磕
文中讲到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在做罗辑思维的一些成就,也讲到了为了每一条六十秒的语音,他会反复的死磕,每天六点准时推送,死磕自己+积累沉淀,才是我们没有看到确实实际的成功之道。
002 比较优势
也可以说是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不断地比较找出有差异的地方并且专注于此成为新的优势,以差异化为切入点,事实上也是最容易的切入点。
003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无论是珍惜,还是做事情,早已经深刻感受到当下的重要性,就如文中说的,听那些大而空的战略是无法找到头部的,因为我们无从下手,只有从身边的鸡头做起,才能变成凤头。
004 周边战略
我们会有最渴望,最关注的事物,而越是得不到越骚动,越想往里挤,而忽略了其实核心已经是白热化的状态,为啥不选择其周边入手呢?或许会有新的机会。
005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很早就听过,一二三四线等等城市发展是有差异的,而且是时间的差异。一线城市做过的事,可以在下面的城市继续做,因为发展的速度不同,可能一线城市已经成熟化的市场,到了二三四城市还是刚刚起步。
006 专注—跟着高手走
专注本身就是高手所必备的武器,而正如我们平时所焦虑浮躁的那样,因为东西太多,所以不知道做什么,其实我也认同书中的观点,弱者,应该把专注做为最好的进攻策略
第五天
001 6w深入思考法
为什么书读不过来?因为知识太多。
为什么知识太多?因为知识爆炸和专业细分,筛选不够。
为什么非要学完这些知识?其实不一定要学完,学到对当下有用的就行。
怎样判断对当下有用?能够妥善高效的解决当下问题。
我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对我重要?读书效率低,迷茫没有目标。有关人生发展。
我为什么要解决问题?
因为你不解决问题,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最终还是要解决,无法逃避。
002 迭代,持续迭代
当下写作以灵感为中心点,有灵感能写,没灵感写的乱七八糟,缺少“着落点”,也容易没有下文,所以最好的是能将写作作为一门手艺细细打磨。持续迭代,持续精进,才能越来越好。
003 战略力
很空泛的词语,生活中也用类似空泛的词语用的太多,不具体清晰,所以总是像无头苍蝇,浪费了时间却没有结果。而文中一句话特别认同“战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从俯视的角度。
004 功利学习法
过多的时间花在了三四手信息上,不知道读什么问题。总以未来会有用的堆积收藏,却没有想过“明天有用的,当下有用的是什么?
005 萃取知识晶体
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最后需要知道的,是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话虽如此,没有实践的前提,其实对于知识晶体的解释与运用还是无从下手的,但再问,当下可以开始的萃取知识晶体可以怎么运用是可以思考的。
006 联机学习
以答案换答案。有几个问题
①觉得没有认识的高手
②不知道怎样联机
③联机什么?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怎么运用?没有头绪。
第六天
001 5个绝佳思考角度
①证据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证明螃蟹可以吃的方式是吃,吃完后没有对身体有不良反应就是证据
②视角 例如写风景的文章,从企业家的视角是怎样的?从科学家的角度又会是怎样的?
③联系 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在生活中见到过吗?
④猜想 让它变得与众不同,该怎么做?
⑤相关 它还有其它用处吗?
002 知识IPO
①输入问题 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I)
②解决问题 (P)
③输出产品(O)
案例:
01 我怎样写出好的文章?(I)
02 P
<1> 持续的写是第一步
<2>多看优秀文章学习写作思路
<3>自我输入写作相关的指导书籍,积累写作理论知识
<4> 用于实践
03 日更—看写作书—看简书及公众号文章—思路清晰的文章(O)
003 知识IPO设计
01
①问题需要真实
②问题需要有高价值
③问题能够被解决
02 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
03 输出能够形成迭代
04
<1> 不要憋大招
东西不一定要高质量,但一定要有
<2>分享出去
004 问题少年提问术
① 问前要目标问题要清晰,而且要准备充分,做选择题而不是判断题
② 尽量把问题问的深入一些
③ 输出问题的答案,记录想法,附上行动方案(这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习惯)
005 看完以后的感受
觉得今天的内容很受用,也让我很激动,可是冷静下来想想,阅读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却几乎没有去思考并实践: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哪?可以实践的脑海中的事例。所以总是看了就忘。
其次,如果分享,该怎样分享?故事和通俗易懂的案例最好,而不是像上面的几点,生硬不太接地气。
006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七天
001 脱困四问
①情绪:在什么情绪之中?情绪打分是几分情绪?
②事件:发生了什么?客观不带情绪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
③目标:我原本想要什么?
④行动:我如何改进?
002 职业生涯三叶草
对事情感兴趣→投入练习→提升了能力→兑现了价值→有回报,更加感兴趣→爱好成为能力甚至职业的模型
003 回路:系统的循环,有正回路和负回路。正回路就比如说一个好的习惯,负回路就如忙-乱-忙的循环。
004 第一序与第二序:第一序改变是系统内的改变,第二序改变是改变系统。
005 系统: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还原分析:不断细分
006 上面的几点,是否会让你有种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呢?至少我是的,但是却也正是痛苦而焦虑的。
学以致用,可是我不会用,就是有种用不出的感觉,憋的慌。
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而读?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当下看书过多的关注在了理论和例子上面,而忽视了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实践。
但是实际上即使内容非常有用,一是我对内容没有一个大概的框架,都是零散的,所以当不断往后面看时,前面也忘了,加上只是看了,所以没什么印象,而且脑袋里面是混乱的,想找到实践的东西。
却在脑海里找不到现实生活中相匹配的问题,或许也是因为问题太多,因为实际上自我的思考太浅,只是发现问题,却没有对问题思考过解决之法,所以两者连接性不强。
所以看的时候即使知道是为了解决问题,是需要运用的,却不知道生活里可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将这条有用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所以也总是一些言之无物的空洞枯燥的理论。
第八天
001 共赢法则
淘宝的确让马云的财富倍增,但是更多的商家赚到了钱,用户也的确买到了更便宜的东西,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002 系统故事的感悟
讲的是女主因为大牙缝而导致抑郁有自杀倾向后被治好,用的是以正回路替代负回路的方法。
但是这个方法我没有想到,于是产生了为什么我想不到的责问。
我为什么想不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于是会自卑和焦虑。
看完这个故事后,突然意识到,真的是自己不会吗?对于读书,真的是对于文中的干货或者技能不会用吗?其实不是的,是因为我们在这样自我提问的时候潜意识是以“我做了”的角度,但事实是我们没有做过。
不是我们学不会,而是我们从来没有实践过,很多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根本就没有做过。
所以,放下这样的自我责问,先完成再完美的立即去行动
003 与其迷茫,不如先干着
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多层系统,不是一条直线一样的过程,要按部就班。
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如我不知道如何赚取一个亿,但是专注于一个亿这个目标,就对了。
004 控制点—尽量让事情可控
一般的负循环回路会是这样的:目标→愿景→计划→空泛不可行→阻碍→三分钟热度→放弃→下一个目标
而正循环回路是:目标→层层拆解→具体可行可控→践行→目标达成→下一个目标
负循环回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面对要实现的目标,我们所采取的行动里不可控的点太多了,无从下手,于是就只能以三分钟热度开始,再以三分钟热度结束。
所以,首先找到目标,然后细分目标,布置每一步的控制点。如,事先目标,稍微低一点的步骤是什么?下一步又是什么?...直到:当下我可以行动的点是什么?
第九天
001遇事不怕事
有一个当下比较深刻的感受,习惯了已经会了的东西,而害怕出现新的东西,害怕麻烦的事,于是会焦虑,因为不断的麻烦与未知是暂时没有答案的东西,我们潜意识里,是等待答案的出现,而讨厌出现问题,就如书中说的,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喜欢问题的人很欢乐,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经历过喜欢问题的时刻,会极有成就感。
而痛苦的过程终是让我痛定思痛,喜欢问题的人是欢乐的,因为问题会让我们创造里程碑,会让我们更好的成长,所以欢乐。
所以,遇事,但不要怕事。
002 “全面”和“一点”的抉择
精读打卡,当读的时候会因被打断或者觉得看的烦躁没有效果而烦躁,好像这样读是没有用的。听分享课程,会因多次的中断而变得浮躁,于是下一次就会选择干脆不做,于是很多事就开始忘记了实践,而更多的是想。
我们是不是非得全面了解了高手的方方面面,才能出发去成为高手呢?生活从来就没有准备好的事,我们无法一下子全面,只有从一点开始突破,不断完善,变得更好。
003 认知差距—学会跃迁的必要理由
知道你当下的认知范围有多大吗?知道你当下的认知边界吗?你是否认为当下的环境里,已经到了瓶颈无法突破?觉得工作内容无聊了?枯燥了?这样的日子也不错了?如果有,恭喜你,你危险了。
当我们如果有这样的状态和认知,其实说明我们的认知是非常小的,因为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周围看透,或者说认知小的已经蒙蔽自我的眼睛。
但其实当你走出去,去尝试不同的事,去遇见不同的人,你才会发现,其实你就是井底之蛙,穷人与富人的差距,不是因为资源,而是同一件事的认知差距。
而想实现跃迁,提升认知真的非常必要的,而怎么认知?除了积累,就是不断的读书,实践,尝试。
第十天
001 独自思考与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理解,独自思考,就好比打仗的时候选择一个人去单挑所有的敌人,可是即使你个体力量再强大,也终究是双拳难敌多手。
独立思考,就好比我们常说的主见,它可以说一个人的战斗,但更好的解释应该是和群体相联系的,因为如果你只是一个人的思考,那用独自思考就行,但就是因为有不同的因素影响,所以在对影响因素的判断上进行自己的思考,才是独立思考。联机的独立思考,是独立思考结果的相互交换。
002 范式突破:实践与认知的结合
其实也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我跃迁有认知跃迁和能力跃迁以及能级跃迁。而认知与实践结合的范式突破,是指认知和实践两种质变行为结合,如飞机的发明,开始的认知和践行都以鸟的飞行为模型,但莱特兄弟换了一种思考方式,认知得到了突破,加上之前的大量积累,最后成功造出了飞机。
所以我们要耐心的积累,直到质的飞跃。
003 跃迁案例-新东方教师跃迁三步
第一次跃迁二八法则的3次方—专注于高价值区
第二次跃迁从整体的思维进行能力的不断迭代
第三次跃迁联机学习
这就是对于前面书籍内容的一种实际运用,也是我们读书应该做的,学以致用。根据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上理论的辅助。
004 误区—从当前优势出发
和很多规划书中所强调的那样,我也追求先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感兴趣的领域。但是,优势的全称是“竞争优势”,如果没了解过竞争领域,又知道该和谁竞争,需要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优势,并且当下的优势并不等于未来的优势。所以应该突破的认知是,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总结:
001 不会读书
正如打卡记录中所提到的,我不知道怎么去运用,也有一个读书者的通病:只是看了,看了就忘。
想起昨晚在做复习题,看着问题与答案,突然问自己,题目不就是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吗?而下面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选项,甚至是判断,不都是对于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一种判断方法么?
不是a就是a,b就是b,以自身实际,你的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读书或者学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是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不是瞎说的。
002 简单表达
一个关键字+具体事例和解释,是猫叔每次分享的模式,在打卡期间也试着模仿了一下,很舒服,也简单明了,少了许多的重复啰嗦。把话说短并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还能成为一种魅力。
003 放弃执念
对于完美的执念,让我很多的想法变成了空想,也让我活的焦虑与浮躁。这次,我做到了先完成再完美,但是却执念于那些瑕疵,无法自拔,就如一个爱情里以为只爱他一个,没有他也活不下去的死胡同。
其实,正如昨日看到的:“活着,除了死,其它都是小事”。
与其执念,不如前行。
004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这一次的打卡期间,需要准备复习,工作上有着新的任务,写作上也想精进,加上浪费的大量时间,感觉都很重要,于是最终都做不好。
一次做好一件事的感觉,想想都开心,一年如果只做一件事,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想想都激动。
不管一年,一个月,终有所舍,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哪怕你三五天。
无戒365极限日更挑战营 第1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