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的踏马逐渐走到我们身边,处在“局内”的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时光荏苒,青春不再,那个满身朝气的小伙子早已走进了中年人的行列。
中年,一个让人焦虑,也让人无所适从的词,就这样捆绑着那些快步向前的“旅人”,将他们都绑在生活的战车上,随着“烦恼”和“束缚”越走越远。
每日醒来,第一件事是做什么?便是在思考。今天,是否要接送孩子上学,是否要和某客户进行商谈,是否要和年迈的父母去做身体检查......
太多的事儿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而我们呢?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要不就冲向巨浪中与其斗争,要不随之任之,随波逐流。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人之常情。因为身处“局内”,无法听从己心,因为世界太大,人太渺小,无法扭转一切。
当潮水退尽的那一刻,我们将发现,原来曾压垮自己的“生命之轻”,也有独特且美好的痕迹。这种“痕迹”,可以称之为“幸福”。
深受“苦难”,才懂得“幸福”可贵。不曾失去,也就不懂得“生活”珍贵。所有的一切,并非人在前进,而是无形的推手推着我们前进。终点是什么?便是“人到中年,终将如意”。
半生拼搏,终将如意
巴尔扎克曾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
每个人的前半生都把“命”交给了上天,而把“拼”留给了自己。那个坚信“扭转乾坤”的年轻人望着灯红酒绿的城市,总想在此定居,留下这辈子的足迹,所以要拼,要搏,要争。
这“三要”,将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前半场的现实反映。但是,无论“拼”也好,“争”也罢,都是为了往后余生能安享幸福美好的日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精力也就大不如前,有些事也慢慢力不从心。看着单位的那些“明日新星”,有时候会怕他们将取代了我们这些“老古董”,所以一刻也不敢懈怠,一刻也不敢放松,
就是这紧张的“每一刻”,可能换不来心心念想的权力和富贵,也可能换不来他人的尊敬和另眼相看,但至少,它换来了这个人的问心无愧。
人到中年,当看透了每个人的嘴脸,当看清了生活背后的“诗与远方”时,其实我们都懂,年少的理想也许早已尘封,可奔波的脚步却在持续。
刘伯温说过这样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世上之事,终究不会十全十美,可却能活出“完整”的自我。这种完整,便是于人于己于天于地的“顺应”。不纠结,不执着,而是顺其自然,等待一树花开。
人到中年,终将如意
人这辈子分三天,而人到了“中年”的这一刻,正好是“第二天”。第一天是昨日,早已远去,无法回头,也无法改变。而第三天则是未来,未曾知晓,多是迷茫,难以预测。
而我们所处的第二天,便是今日。虽依旧被生活推着走,但却能感知当下各处的现实的幸福。这种幸福,并非腰缠万贯的财富,也并非荣登高位的权势,而是对于所拥有的一切的“知足”。
现在很多人都会向人诉说自己并非活得自在,活得幸福,为何?因为心中的要求太高,可现实能实现的却太少。这一上一下的落差,将给人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压迫感,使人难以接受。
记得有个词叫“知足常乐”,而这个词却不能滥用。年轻人不能说“平淡是福,知足常乐”这些词,因为他们未曾闯南走北,也就需要无数的时光打击去磨砺他们,让他们成长。
可人到中年,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不妨对心累的自己说一句“平淡是福,知足常乐”。这句话,将代表了这个人前半生的功绩,也代表了人看尽世间百态后的“人心坦然”。
知足坦然的背后,是一种新的状态,那就是“如意”。这里的“如意”并非指事事得偿所愿,心想事成。而是你做成了多少事,就应该拥有多少“福分”,不能多,也不能少,而是到了平衡点,刚刚好。
倘若如今温饱无忧,那便要珍惜如现今的生活。因为大多人还处于失业没饭吃的边缘,而你,却比其他人生活得要幸福。而这种幸福,就是独属于你的“如意”。
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巴西有句俗语,叫“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当人到经受了一定的磨难,经过了前半生的岁月沉淀后,他们所受的苦,所埋藏在心底的屈辱,将化为无数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灵和生活。
一条路,也许中间有许多分岔路口,可无论你怎么走,总有一天会走到属于你的“罗马”。这个罗马只属于你,而不属于任何人。
那一幕幕曾笼罩在心头的黑夜,也许你走了很久也看不到光,可总有一天你能自己为自己点亮一世华灯,照亮如今和未来。
路,走着走着就到点了;夜,摸着摸着就看到光了。人到中年,无论活得多么累,要背负多少的辛酸事,但还是要告诉自己,你正走向属于自己的“如意”之路。而这条路,将是通往光明的大道路。
一粒沙,能看清这个世界,一朵花,能看见天上的宫殿。那么,半生的打拼,也将能反映出未来的回报和幸福美满的日子。
人到中年,别让自己太执着,因为越执着只会越揪心;人到中年,别让自己太疲惫,明日事明日做,不必事事太较劲,因为越较劲越烦心;人到中年,别让自己太失望,因为属于你的幸福早已奔走在路上,不期而至。
不管怎样,余生漫漫,岁月悠长,万事尽头,终将如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