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猫叔。
2016年6月前,我在银行客服部上班,伴随着工作上的晋升,我开始变得忙碌:每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常被我主动延长到9-10小时,我致力于各项数据指标、也忙于各类汇报反馈,总担心末位淘汰制度会实施在我身上。这样的工作状态使我忘记和忽略了在这个年龄本该做的——思考和充电。
2016年7月我换了工作,工作地点没那么远了,工作压力没那么大了,工作强度没那么高了,工作氛围没那么压抑了,但,奇怪的是,我仍然没有时间去思考和充电:对于一个怀有庞大好奇心和广泛兴趣点的我,旅游、唱歌、吉他、架子鼓、跑步、打球、健身……这些想做的事,在半年时间里,我几乎一件也没做,取而代之,每天做的最多的还是:上班、刷朋友圈、跟朋友吃吃玩玩,和睡觉。我很不情愿地承认,自己名副其实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017年初,一次刷朋友圈时,一位曾经的大学室友、现在的知识产权工程师转发了一篇猫叔的文章,具体内容我已不记得,只记得读后有种对号入座被打脸的感觉,带着想改变的心情我关注了公众号,又看到猫叔开设社群在招生,一看报名要求和社群学习内容,堂而皇之的借口便阻止了我:学习时间不够、报名费贵了、玩不成任务怎么办?然后,我便忘记了这件事……
缘聚行动营。
我的生活还是维持原样:上班、打发时间、想改变、没改变、懊恼。终于在上个月,看到行动营的消息后,我“冲动”地报名了,终日累积的懊恼打败了所有借口。
“行动营”,“行动”,缺什么就要补什么,所以我很喜欢这次一个月学习群体的名字。
22天的每日晨读和感悟读写、14场大咖课程和拆书分享、近500位学员的参与和互动、连队和小班的互助与鼓励,体验过后,真的后悔自己没有早几年去经历。我不是出众的,既没有主动申请分享课程、也没有担任营内任一职务,更没有获得行动营的任何奖项,但我对自己也是满意的:我收获了意识上的转变、积累了习惯上的量变、开始了行动上的改变。总结这一个月,我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做,就对了。
曾经的我,总认为逛淘宝、刷朋友圈这些事不需要准备,但读书、健身、学习就一定要准备好才能去做,也因此荒废了几年时间而不自知。入营后,看到伙伴们的分享,听到大咖的课程,我真正意识到,当你还没有准备好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做了。
南哥说:如果有件事一直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那么你就应该去实现它;猫叔说:做就对了;而我们二排5班的组长Sunny总在提醒我:S,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所以,现在的我不会再陷入“万事开头难”的局面,我坚信行动是第一生产力,无行动不改变。
二、读书的力量。
我是个不读书的人,在入营前的自我介绍中,我甚至想不出自己完整读过的一本书,所以只好写《安徒生童话》。入营后,看到各位分享大咖的介绍、听完第一次拆书分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我惭愧极了——书都不读,难怪你没成功。曾经以为的成功方法不过就是从最原始最简单的读书开始。于是,我开始拆开入营前买的书,一周两本的速度当然不适合长期没摸过书的我,但从0到1,我已开始改变,行动营要求的书我只读完了一本,但接下来,我一定会在两个月内读完7本。
三、思利他。
我不爱社交,所以不会社交。从小到大,身边的亲朋好友对我的评价也都如此。前不久读了一篇文章,分享的观点是,社交能力与专业知识和其他技能同等重要,不要拿不会社交作为借口。入营后,看到群里有伙伴积极报名分享自己的课程、有伙伴主动帮助大家整理自我介绍等内容、还有伙伴发红包感谢和鼓励,这些行为的持续,让我对于社交活动,对于帮助他人有了不同认知:社交的所有行为都不是没有必要的、帮助他人终会落点为共赢。
路在脚下
行动仍在继续,读书仍在坚持,行动营的伙伴们仍在互相帮助与鼓励。缘于行动营,让我们一起走下去,期待遇见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