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所撰写的书,这才惊觉,我居然拥有那么多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很喜欢读收纳书的我,却往往只有在读完书的一周内,家里还能维持整齐;时间一久,又把学到的收纳技巧全部忘光光,而且还因为买了很多新的收纳盒,房间比整理前更凌乱!
不过,自从我用了近藤麻里惠的整理方法后,到目前为止已经一个月了,家里还是相当整齐干净。麻里惠的整理术,不是去把市面上最新、最好或最贵的收纳盒都买回家,而是“丢东西”!
在收纳的时候,问自己:“这个东西,对我来说还心动吗?”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呢!
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习惯囤物,也不舍得丢东西,如果东西没坏,就一直放着,因此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空间愈来愈小。于是,我们以为自己需要更大的衣橱、房间,甚至是更大的房子。
不过,我们真的需要更大的空间,去容纳那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吗?还是,处在一个较小的空间里,但这个空间都充满着让自己心动的物品,可以更快乐呢?
看完书,我也开始整理自己的人生,也很乐意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小心得。嗯,特别是提供给不知道如何丢东西的朋友参考:
1 五年前买的衣服,和现在的自己风格已经不符合,但是衣况很好,怎么办?
丢掉或送人。不管怎么样,现在一定不会再穿了,不如把宝贵的空间留给真正会心动、会使用的衣物。
2 看过一半的书,但再也看不下去了,怎么办?
丢掉或送人。一本书如果看不完也没关系,只看了一半,或是甚至只有几页,也不必觉得气馁,因为那本书的任务就是那几页而已。你已经在那几页中得到你想要的知识,那就勇敢地丢掉吧。
不要以为放着过几年后,还会再拿起来重读,醒醒吧,那一天永远不会来的。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了,再把书买回来就好了。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几本一辈子会不断重读的书,像是我手上有不同版本的《On the Road》。说什么我也不会丢掉的!
书籍的生命是有时效的。和书籍相遇的瞬间正是阅读的“时刻”,为了不让相遇的时刻逃逸,最好不要在身边保留过多的书籍。 ——近藤麻理惠
3 旅行中买的纪念品,早已忘记其存在的意义,或是根本不了解当初怎么会购买?
丢掉或送人。物品本身并没有意义,个中的意义都是由人所赋予的。旅行的当下、购买的瞬间令人心动的物品,其实已经在那一刻已经达成让人幸福的目的了。
面对满坑满谷的物品,不如全部清空和归零,也才会有空间容纳新的感受与幸福。
4 参加讲座、课程拿的一堆讲义,丢了怕可惜?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到处去听演讲,那么想必手边一定有一叠可观的资料吧?也许是活动当天的行程表,也可能是当下还没有整理、吸收完的资讯,甚至上面或许还有一些关键资讯,想要留待有空的时候再好好研究的。
但是,通常我们一回到家之后,那一张纸就会被束之高阁,或是随手丢到另一叠资料之中,再也没有机会瞧过一眼。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一定要强迫自己养成整理的习惯,每次参加完讲座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资料和心得整理出来,然后勇敢地把资料丢掉,只留下笔记。
因为知道要丢掉手边的资料了,所以只能趁还拥有资料的当下迅速吸收和整理做笔记。如此一来,不仅能减轻空间的负担,也能借此强迫自己整理笔记和心得。
5 从小到大的照片,其实真的不必每一张都留着。
在数位相机和智慧型手机普及之前,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本大型相簿,后来渐渐地不太冲洗相片了,就算把相片洗出来,回到家后,那一叠相片看完后还会装在相馆给的塑胶袋里;但你我都明白,几年过去了,那些相片可能还是堆在那里。
其实,每一趟旅行回来,总有几张特别珍贵的照片,但大部分的照片好像可有可无。与其把所有的照片未经整理,就全部保存下来,不如好好去芜存菁,保留最棒的几张。
珍惜物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珍惜自己的一种表现。 ——近藤麻理惠
关于上述的心得分享,听起来都是收纳书中常见的整理术,也许你想问,这跟人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麻理惠认为,只要你的生活有条理,人生绝对会愈变愈好。不信的话,不妨从今天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