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焦虑啊!”
“焦虑什么?”
“不知道,好像很多事,但是我就是不想做。”
“到底有什么事啊?”
“不知道,就是好多事,感觉忙不过来。”
“你患上松鼠症了吧?”
“什么症,松鼠……症?”
科普一下松鼠症。
别急,在科普前,我来描述一种现象,一天,你在朋友圈的分享里读到一篇特别有启示意义的文章,觉得好有道理,脑洞大开,纠结了很久的问题瞬间豁然开朗!
你如获至宝,开始扫码关注,每天刷刷刷,刷出了许多新知,一碗碗的鸡汤似乎解决了自己很多问 题。哇,自己似乎挖到了无比丰富的知识宝藏,如饥似渴的你开始夜以继日地挖,无不自豪地赞美自己简直是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进步的好青年。
慢慢地,心灵鸡汤灌得太多了,你消化不了了。你望着几十条的未读消息,灵光一闪,决定提高效率进行碎片化学习!
眼睛看不完,用耳朵听,耳朵刷不完,利用一切时间刷,走路刷,坐车刷,上班刷,刷刷刷,差不多要唱嘻唰唰了,可,还是刷不完!
知识不管不顾地蜂拥而至,看不完怎么办,收藏!等有时间接着看。
然后,收藏也越来越多,像滚雪球似地让你应接不暇了。
像个小松鼠一样,消化不了,恐慌的收藏,越消化不了越收藏,越收藏越恐慌,循环往复,患病了,松鼠症!
患症的结果是,收藏越来越多,却极少有时间去学习,知识静静地躺在那里。这让你感到无力,自以为努力的不断割裂学习时间、空间,却没有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于是,你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
焦虑的同时,你发现厉害的人好像越来越多,观点越来越新,每天都涌现出来一大波牛人牛事。这让你更加焦虑,眼睁睁地看着距离大神的步伐越来越远,自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方,你……
崩溃了,彻底自我放弃,你催眠自己,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本来就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俗人,干嘛没事要给自己定那么高的调子?我要堕落,我要过舒坦的生活,我要葛优躺,于是,你又开始了追剧,逛淘宝和聊天……
放眼望去,似乎人人都患上了松鼠症,社交平台越来越多,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让所有当代人都面临一个问题:知识碎片化。
你并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问题讲的这句话。单纯知道一句话,比不知道也许更糟糕。
我们获取的知识支离破碎,或许对我们作用并不大。举个例子,如果你刷励志类的文章.你会发现各 路大神针对努力问题讲的内容完全不同.到底怎么理解?
碎片化信息太多,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都很自觉的享受“拿来主义”,汲取各位牛人的成型观点直接往自己身上套,殊不知未经自己消化和思考演变的观点应用起来变得东施效颦,并不得心应手。
松鼠症是病,得治,怎么治?
收藏后要学习、吸收并消化。
自己曾经在写作方面有很大的困惑,内心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于是,我求助了汤小小老师,满腹学识、见解独到的她有很多高效的方法。
她为我们系统地讲解了写作方面的知识,确实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问题:
比如总是觉得没有时间写,现在发现只要合理规划出时间,就算再忙,生活琐事再多,写作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现在早起一小时开始学习写文章,早起的感觉真好,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自己是神清气爽的,思路也比较清晰,下笔也来了神。
比如以前老觉得没有写作的灵感,现在为了挖掘素材,摇身一变,变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活跃在我的文章里,自己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慢慢有了对人对事更深的感悟。
有时候写得很纠结,脑袋都成了浆糊了,写到一半就实在写不下去了,我都会拍拍脑袋坚持写下去,就算前言不搭后语,拼也要拼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就算是一篇相当粗糙的文章,自己还是会有小小的成就感。
最重要的收获是把看书质量提上去了。以前看书,追求的是数量,觉得在规定时间内看完多少本书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但是看过没过久也就忘记了,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现在明白了,与其在一定时间内看多少本书,还不如在这些时间内把这本书读透内化,从各个角度来解读这本书,把自己的领悟的思想变成文字更有价值。
解决了一些写作的问题后,焦虑感确实少了不少,也更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了:坚持写,养成习惯。不只是为了投稿赚钱,更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避免在知识碎片的冲击中迷失自己,从而患上松鼠症。
别人的知识无论再怎么收藏,如果不学习不吸收,永远都是别人的知识,要把别人的知识吸收内化为变成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是治疗松鼠症的良方。
那么,松鼠症来袭,你准备好药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