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出意外的,昨天的朋友圈又被咪蒙刷爆了。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再一次触碰到了一大波人的G点。一瞬间,朋友圈就成了职场老前辈教育新人的茶话会,这中间肯定不乏融资困难的创业老板们。
之前看咪蒙的文章只觉得文风犀利、观点明确,读完浑身通畅,连多年便秘的毛病也好了。但之后回想,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想要找哪里不对又无从下手。直到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
“这些东西看起来讲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但其实没什么讨论的价值,他们的套路无非是这样:首先介绍我一个朋友,他是如何错得离谱,最后出来,向读者介绍聪明的我。”
后来我私下里将他们归为一类,叫作“我那些傻逼朋友和聪明的我”。
「 咪蒙做的最成功的是,她并没有描绘一个具象化的怪物,而是勾勒出一个名侦探柯南里的黑影人让人嘲笑、让人愤恨、让人鄙视、让人恐惧,谁都可以在身边找出几个人套进去,在咪蒙对他们的抨击中快意不已。 」
于是当人们看想到那个人后,满脑子的都是:转发!转发!转发!
关于咪蒙,放一篇知乎上我认为比较有中肯的回答
二
作者:藥師
“听过一句话,如果一位作者总是作断言式的文章,那他/她一定不是一位好作者。
什么是断言?
类似标题,
《所谓情商,就是好好说话。》
《所谓成熟,就是承认你的不专一》
类似金句,
一个成熟而善良的人,一定也是一个聪明而体贴的人。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以上都是随手找的。
简单来说这类文章大多有个前提A,结论B作为标题,通常耸人听闻深刺读者G点,通常愚笨的读者看完标题就高潮了——至于全文论证严谨不严谨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转发这篇文章本身就让读者获得了同作者一样的立场,得知了了不起的真理。
因为A,所以朋友们,告诉你们,我相信B。怎么论证逻辑是否严谨?那不重要。
人们是如此懒惰,情愿他人代替自我思考给出结论,拿着这份结论继续传播而完全不在乎这个结论对自我是否适用。
类似转发贱人说的人也都在心中相信,除了自己都是贱人,我就是转给你们这些贱人看的。我经常会幻想一个办公室里互斗的几位小青年都在朋友圈里转发贱人说,恨不得告诉彼此:说吧,办公室里就我一个好人,你们都是贱人。
然后乐不可支。
断言类的文章一般会高频的出现:一定,就是,绝对等字词。
如果认真点,去反问下,为什么A就B了,逻辑呢?
凭什么成熟而善良的人就一定要聪明体贴呢?你看,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有空对全世界人民体贴不如对身边人体贴。如果一个人对所有人聪明体贴,我一定觉得这货是交际花。
凭什么成熟就是承认自己不专一?为什么不能成熟又专一呢?
断言式的文章有情绪,有立场,有“三观”,没逻辑。
断言式的作者满足了自我中心主义的读者们,让读者们轻松身份转换成文中的理想人格,失去了思辨能力,认为自己是唯一对的那个人,至于其他人?都是错的。
断言式的作者恨不得所有读者停止思考,让自己的文思代替读者的思考逻辑,用恶狠狠的结论成立一个邪教带领所有教徒前进。
而邪教教徒们最喜欢说的是,三观正,我喜欢,点赞转发了。
似乎自己的三观是世上唯一正确的三观,拥有其他三观的人都罪该万死。
真是心疼写出了
愿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 分开每种色彩
via 《光辉岁月》
的黄家驹,希望他别气得活过来。
非常遗憾,这就是过去一年中,非常多媒体/自媒体在做的事。如果不出意外,未来一年只会更多,作者们会发现,断言式的标题、文章非常讨巧,既容易被转发,也容易爆阅读量,何乐而不为?
恪守中庸之路的作者,恪守严谨论证的作者在渐渐失去了市场,而信奉断言极端结论的作者在赢得读者,未来只会有更多的作者加入断言之路——毕竟此地人傻钱多速来。
媒体们看似百花齐放其实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所谓、就是;千篇一律的断言;千篇一律的读者不必思考,听我的就好。
无论万千的读者们怎么想,我厌倦了打开任何一篇断言式的文章。
当然了,现今的读者们也都挺争气,喜欢用自己的无脑证明未来的日子里各类弱智文章一定会大行其道。
....
有趣的是断言也是计算机术语,是程序里的一些布尔表达式,断言可以创建更稳定、品质更好且不易出错的代码。
真的要恭喜那些喜欢断言的读者们,看来《黑客帝国》里的故事终归要上演,人类失去自我的思考能力,活在一个固定的程式里,永不“出错”。”
三
其实咪蒙这么做不是没有代价,只不过它的代价不是在网上被人骂,而是一点点封死自己在写作上的追求。
对于一个作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几个月,一年两年的盈利能力,而是一个人五年十年的盈利能力。
咪蒙可以通过这些文章迅速斩获利益,收取红利。
可几年后呢?
文末一句话
戾气这么重,咪蒙不妨考虑一下代言这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