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菜老早聚天下出名,其中以家常菜及小食做代表的愈更有味薮,有烟火气,有鼎灶味,有某种生活的回忆。比如“替皮迪”。
惹是一种鼻酥俭的海水鱼,伊常用、廉价的程度甲咸带柳(带鱼)不相上下,外地俗名叫做剥皮牛。剥皮,潮州话就是“替皮”的意思,替是土话发音,文白的话,可以写做“撕”(潮州话文义音发“私”),所以,半文半白的话,也有人写成“撕皮鹿”,鹿与迪、特、敌、笛等在潮州话里倒棚样发音,写哪个都可以。不过,最萌萌哒的还是“撕皮鹿”吧,外地人哪里会想到这“鹿”原来却是一种鱼呢!
甲咸带柳适合焖蒜霸棚样经典的是,替皮迪对应的家常食法聚是姜葱蒜豆酱水炒或焖了,潮州菜都讲究淡味,豆酱水也就不能咸硬咸硬地了,适量,鲜甜,让替皮迪的原味自然显露才好。若嗜咸口的话(多是非潮州府城人),另外加碟鱼露自己蘸就是了。当然,替皮迪若不鲜的话,就算不落咸整,却也是咸硬咸硬了,孬食!
物质紧张时期,孥仔们食到的替皮迪有时聚是咸硬咸硬这种,但毕竟有好食赢过无啦。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遇到通知市场有卖替皮迪时,每户限买一定数量,论尾买,家长聚叫孥仔挎上一个竹篮,去市场排队。排啊排,孥仔爱扮尿的话,聚把竹篮放在地上当做“排队”,别人也都认的,可见那时民风欢是淳朴的。尿扮直返来,继续认自家个篮,接着排。排回没有替皮的替皮迪后聚回家。心里也是欢喜的。
回到家后,天已暗了,一家人聚得唔闲了,人人动手相辅撕掉没有替皮的替皮迪的皮,再一尾一尾洗白白。然后,聚看家长的康课底了。主厨的聚是火头军,替皮迪好食孬食除了本身鲜不鲜外,聚看火头军煮食的工夫了。若家内敲(穷),姜葱蒜甚至豆酱欢是难于配齐的,聚更是考验火头军“无米之炊”水平的了。除了焖炒,替皮迪也可以做汤,即使扣死熬熟,孥仔们还是食得津津有味的啦!
替皮迪欢有另外一个俗名,叫做“迪仔鱼”,与另一教育孥仔用的“竹仔鱼”谐音。迷个是“竹仔鱼”?聚是拍孥仔的竹片竹棒之类的,相当于旧书斋里先生用的戒尺。孥仔调皮捣蛋了或者犯大细错误了,或者只是顶撞了心情不好的家长,都会招来“竹仔鱼”一顿“招待”的了。比如孥仔顶嘴,大人聚先警告:你支嘴咬破石是啊谜?!色目的孥仔此时聚唔敢亏嘴了,静。叛逆的还会继续顶嘴,大人聚大声百喉了:你是爱食竹仔鱼努!说时迟那时快,墙角的竹仔鱼已劈头盖脸或往腿脚、胶仓“招呼”过来了。胆大的孥仔有的就来跟大人抢夺“竹仔鱼”,但一般赢少输多,大人愈气了,孥仔的身上聚多了一条又一条的“彩虹”了,一条聚是“食”了一尾竹仔鱼,多少条聚是多少尾了。这样,只能哇哇哭啊!
所以,迪仔鱼甲竹仔鱼,一字之差,却是冰火两重天哦。两种感受,一喜一悲,一笑一泪,也是人生的滋味的了。
谁的童年没有食过迪仔鱼,谁的童年又哪有无食过竹仔鱼的呢!
如今,看替皮迪,平常,家常,庸常。但欢是爱食,大大尾的都不缺了,甚至食起了替皮迪生,而此时的食,分明食的已不是鱼,却是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缅怀罢了。因为,当年排队买没有替皮的替皮迪的孥仔都已成父母,当年在灶山头的火头军早已一一作古。
再也没有人来饲你“食竹仔鱼”了。当年的恨,都化作了无尽的绵绵思念。若时光能倒流,欢是愿意挎着竹篮,在日斜西、肚困哉里排着那些替皮迪。永远不要长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