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望着落山的夕阳,开国皇帝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一位老友,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可惜这位老友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他也是唯一一个得到善终的明朝开国功臣——汤和。明朝初年,文臣武将,人才济济,但都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但是为何独独汤和可以善终呢?
朱元璋的第一个战友
汤和,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不仅是老乡,而且还是很好的朋友,童年的汤和就显现出了领袖才能,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的大旗,朱元璋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这时,汤和写信告诉朱元璋自己已经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元璋也来参加起义军,结果这件事被告发,就这样朱元璋被逼走上了造反的道路。汤和就成了朱元璋的第一个战友。
有远见,识时务
乱世之中,有远见的人注定笑到最后,汤和就是这样一个有远见、识时务的人。他知道朱元璋远非池中之物,所以即使朱元璋只是个士兵,他依然很尊敬朱元璋。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义军时,汤和就已经是千户了,但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从没有推脱过。也许正是这个优点,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谨慎机敏,战功赫赫
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战功一定不行。1355年(至正十五年)农历六月,汤和随朱元璋平定太平,缴获三百匹战马。在攻击陈野先时,汤和被飞箭射中左大腿,他将箭拔出后继续投入战斗,最后与诸将擒拿住陈野先。
1356年(至正十六年)农历三月,汤和随军平定集庆(今南京),立下了功勋。平定集庆后不久,汤和又跟随徐达攻取镇江,晋升为统军元帅。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农历十月,汤和随大军讨伐张士诚,攻克太湖水寨,攻下吴江州,围攻平江,在阊门和敌人战斗时,汤和被飞炮击伤左臂,应诏返回应天。伤好之后,汤和重返战场,攻克平江,因为军功,被朱元璋赏赐黄金和布帛。1378年(洪武十一年)春,汤和晋封为信国公,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参加商议军国大事。
《明史·汤和列传》记载: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时,汤和总是显得非常高兴。当时许多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以功名而终。
功成身退,告老还乡
功高盖主一直为历代君王所忌,所以聪明的功臣都懂得功成身退。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年事已高,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汤和洞察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此寻找机会对朱元璋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开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英雄迟暮,善始善终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看完文章,你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朱元璋,这样一位识时务、能打仗、还谦虚低调的工程,你舍得杀吗?